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以讨论的形式分类
(1)班级讨论。这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讨论的方法。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对若干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论,使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
(2)分组讨论。第一种形式,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围绕一个中心议题进行讨论。分组时指定小组的主持人和记录人负责记录同学们的发言要点,并向全班介绍本组的各种观点。第二种形式,围绕中心议题将全班学生按不同观点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每一位同学都要为完善本组的观点提供尽可能多的论据,并选出代表在全班宣讲本组讨论的主要结果。在分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各小组,在参与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加以适当的引导。
2.以讨论的时机分类
在何时引入讨论,是讨论课是否成功的前提。在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讨论,不仅能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钻研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1)完整讨论式。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内集中讨论。一般是用整节课进行讨论。这种讨论课适用于在基本知识掌握后,对一些史学界有争议的、学生感兴趣的、带有阶段性特征的问题进行讨论,如对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等。此类课先由教师提出中心议题,学生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展开讨论。
(2)层层深入讨论式。针对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或问题,提出若干个问题,形成问题群。每个问题应有一定的梯度,使学生在对层层递进的问题进行讨论后,形成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
三、教学实例
北京师大附中高二年级“对洋务运动评价”的讨论课。
定题:教师在完成19世纪60—90年代的有关教学内容后,选择了贯穿这一时代始终,史学界颇有争议的“关于洋务运动评价”作为讨论题。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在史学界有多种观点,因此,有一定的讨论价值。学生对这一中国近代史中具有多重性的历史事件也颇有兴趣,参与十分踊跃。
准备:教师印发有关洋务运动的主要参考书目、史学界有关洋务运动不同评价的部分论文和论文目录等,作为补充资料,并鼓励、引导学生自己搜集有关洋务运动的资料。在对学生进行具体讨论方法的辅导后,学生通过阅读有关材料提出自己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观点并写好发言提纲。提纲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形成一篇历史小论文的雏形。在教室张贴、摆放有关洋务运动的图片、书籍,营造学习氛围。
实施:教师首先概述19世纪60—90年代中国社”会的时代特点,为学生将洋务运动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评价作铺垫。然后,采取自由发言的形式,由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学生可将自己的论点、主要论据写在投影片上,以便更加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从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洋务派的主张、行动,对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运用教师提供的或自己寻找的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初步学习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研究方法。此间,教师要注意归纳、概括每一位发言者的观点,并及时纠正发言中科学性、知识性的错误,提醒学生不要重复别人的观点,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对洋务运动的三种评价观点:基本否定论、基本肯定论和毁誉参半论。教师在肯定学生讨论成果后,强调指出在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要辩证地看待动机和效果,从历史发展角度去看待人和分析事。接着,学生按照上述三种不同观点自愿结合,分组讨论,进一步完善某种观点,形成更加具有条理化的论点和论据,并推举代表进行总结性发言,以形成学术争鸣的氛围。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对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基本原则进行小结,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闪光点予以充分肯定。例如,学生提到要从当时国内外形势分析洋务运动的发生;有些学生提到“洋务运动”是一个矛盾体,要辩证地看待它,重点应看它的客观作用;也有学生指出不能孤立地就事论事,要放在历史的长河中考虑。这些体现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想法应予以充分肯定。
评价:学生根据课堂讨论的内容,充实自己的观点写成一篇历史小论文,这可以作为期末学生学业评价的参考之一。
讨论式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他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培养了创新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评价的讨论,学生不仅感受到学术争鸣的气氛,而且提高了历史认识的水平,真正使学生会学历史,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看待、分析问题。
注释:
①参见高文主编:《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版,第459-460页;皮连生著:《现代认知学习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版,第29页。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