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教育的生态化趋势与中国教育的战略选择((2)
2017-09-02 01:23
导读:应当看到,近代以来由于大工业生产、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强大力量,现代教育的生产性和生态性矛盾一直以生产性作为主导方面,生态性只处于从属的
应当看到,近代以来由于大工业生产、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强大力量,现代教育的生产性和生态性矛盾一直以生产性作为主导方面,生态性只处于从属的地位。这一历史状况导致的结果是,现代教育对外主要张扬了它的经济价值、科技价值、功利价值,从而成为发展大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手段,成为现代人类破坏性地开发和利用身外自然的因素;对内则片面地根据大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将培养人和发展人的过程视作开发人的劳动能力资源的过程,从而将人贬低为一种自然资源,同时又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了这种自然资源。正是由于现代人类过分地强调了现代教育的生产性,所以使现代教育和大工业生产、市场经济、科学技术一起,制造了外部自然环境的生态危机;同时又在大工业生产、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强制下,片面地开发和利用了人类的自身自然,制造了主体自身的生态危机。
应当说,现代教育的生产性将人类的自身视为一种自然资源,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界的内在统一性,这本是实事求是的,无可厚非的。在任何时代,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都必须进行生产劳动,而“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4]这就是说,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将自己视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并和身外自然之间进行物质的变换。而教育也应当承担起开发人类的自身自然的职责,以提高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水平。当前的问题是,现代教育片面地把人视作一种自然资源,并加以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以至于造成人类自身在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失衡、混乱和危机。关于这一点,现代
教育学(如教育病理学)和现代
心理学曾提供了大量的实证资料,本文对此不作专门分析。我将这种情况也称作生态危机,因为人类的自身自然也存在着生态平衡的规律,而人类自身的片面发展正是对这一规律的悖逆和破坏。无疑,现代教育的生产性所造成的人类自身自然的生态危机,是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在当前它正在和自然环境的生态危机一起,将人类置于十分危险的境地。面对这种历史状况,现代教育必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而未来教育必须走生态化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合理解决现代教育的生产性和生态性矛盾,并最终使现代教育走出内外自然的生态困境。不言而喻,生态化也是现代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综上所述,教育生态化是不可避免的,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不仅是由外部自然的生态危机推动的未来社会生态化的客观要求,而且是人类自身自然的生态危机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定。
三、可持续发展:中国教育的战略选择
“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70年代由国外学者首先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短短20年,就成为当代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和推行的新的社会发展思想和战略。在我国,可持续发展已经和科教兴国一起,并列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这在我国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1996年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正式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明确指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纲要》认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今后15年的发展乃至整个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意义。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正在深入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重要的发展观念和强大的思想力量,并将实际地影响和规范我们在不同领域的社会实践。
“可持续发展”是关于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发展观念和战略构想。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曾经从政治平等、消除贫困、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生产和消费方式、科学技术、社会立法、国际贸易、国际合作、群众参与等方面,广泛地讨论了这一战略思想。根据国内外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认为,可持续发展是针对当代人口急剧增加、科学技术片面利用、工业生产畸形增长、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环境遭到破坏等全球性问题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改进人类的生活质量,同时不要超过支持发展的生态系统的负荷能力;发展既应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几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资源相互协调的发展,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所着力解决的是人的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与自然关系及其现实矛盾。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角度看,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要按照生态学原则及其精神,解决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问题。实质上是要扬弃工业文明,创建人类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生态文明。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怎样认识、宣传和贯彻,这在当前还是一个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比较而言,科教兴国战略非常明确地指出了教育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联系,同时,十分突出地强调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及作用。反过来说,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却是陌生的,这一战略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究竟有什么指导意义,它给我们的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教育政策、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将带来什么影响与变化,人们对此并不十分清楚,似乎并无直接的关系和作用。其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同样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其影响是多方面的,并且是深远的。因为“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在总结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致力于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理论。这一发展战略和思想的提出是对传统的“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根本的突破与变革,具有时代转折的意义。其中,它也包含了对于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关系的新的理解和新的看法,同时也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规定。这些都将根本改变我们对教育功能、教育价值、教育本质的看法,并将要求我们对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可以说,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指出了新的方向和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这个方向和要求更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以及时代性和未来性。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教育工作者就应当重视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和研究,我们的教育改革就应当重视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和落实。
本文认为,教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有两种态度和方式。一种是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从外部提出要求,从而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另一种是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内部战略,加以贯彻和实施。毫无疑问,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教育的外部战略加以贯彻和落实,也是十分必要的。我在前面曾经分析,生态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爆发和蔓延,从根本上说是现代大工业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产物。如果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那么生态危机就是现代人类长期坚持非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战略的必然结果。不顾生态后果的片面经济增长观和社会发展观,实际上也是由现代大工业生产和市场经济孕育出来的,是现代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对抗性关系的具体反映。现在,当人类迫于生态危机的压力倡导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之时,教育就应当随着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历史转型进行自身的改革,即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改革教育的观念、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教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正是生态危机条件下经济和社会转换发展模式及方向的客观要求。而且应当看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及转换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也必须有教育的支持。“教育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的能力极为重要”[5],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条件。因为要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资源意识,人口意识;就必须培养公众的生态品德,生态人格;就必须传播和建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文化;就必须发展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科学技术;就必须建立和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社会规范体系,如道德规范、法律规范等。这一切离开教育的支持是不行的,教育可以给予人才、知识、智力、舆论、文化上的有力支持。基于这样的分析,我国教育事业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深化改革,并积极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这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然而,不能不看到,仅仅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外部战略来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当将它作为教育的内部战略加以贯彻和实施,这样才能切实地推进教育的改革,并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部战略,是针对教育自身的非持续发展问题而言的。教育自身内部是否存在着非持续发展的问题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前面曾经分析,以现代大工业生产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教育,内在地存在着教育的生产性和生态性的矛盾,客观上制造着人类自身自然的生态危机。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现代教育的生产性和生态性矛盾所造成的人类自身自然的生态危机,实质上是教育的非持续发展和人的非持续发展问题。关于这一点,历史上许多教育家和思想家曾分析了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和精神的片面影响和有害作用,他们还从教育思想、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分析了造成这种后果的主客观原因。现在看来,片面的教育所造成的人的片面发展实际上是教育的非持续发展和人的非持续发展问题。因为它破坏了人在生理、心理和精神等方面发展的内在统一性,换句括说破坏了人与社会、文化、自然之间的本质联系,从而使得受教育者在某些方面得到发展而另外的方面被忽视和荒废,以致于出现人的发展超过自身自然的生态系统的负荷能力的现象。当前,我国教育界正在热烈讨论“素质教育”问题,并致力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的转轨,实际上“应试教育”不就是我国教育领域中的非持续发展问题吗?而倡导“素质教育”不就是在教育领域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吗?有理由认为,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教育来说有内外战略之分,我们不仅要把它作为外部战略加以贯彻和落实,而且要把它作为内部战略给予宣传和实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我认为,教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这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向生态化方向发展,从而适应世界教育发展的生态化趋势。既然生态化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表着人类教育的未来方向,那么我国的教育改革就应当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此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生态化发展。需要指出的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推进教育生态化发展,是解决现代教育所长期存在的生产性和生态性的矛盾,以及作为这一矛盾的必然后果——人类自身自然的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存在着许多悖逆人的自身自然生态规律的严重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有助于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从而保证我国教育事业健康而顺利的发展。第二,这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我国所面临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生态问题等现实矛盾。在当前,人们往往关注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外部自然的生态问题,却忽视了人类自身自然的生态问题。孰不知,人类身外自然和自身自然是内在统一的,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二者是齐头并进的,它们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是不可分割的。今天,当我们着手解决外部自然的生态危机时,不仅应当看到还存在着与此相关的人类自身自然的生态危机,而且应当认识到不解决人类自身自然的生态危机,外部自然的生态危机也不会得到有效的解决。这就是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用通行的语言说,不发展“素质教育”就不可能实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总之,教育在解决当今生态危机,以及其他与全球性问题上,不是无所作为的,很可能是通向未来生态文明的捷径和阳关道。为了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也为了教育自身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在教育领域中倡导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教育走向生态化的战略选择,同时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时代课题。
注释:
[1]邢永富:《论教育在人类改造自然中的作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60页。
[3]欧阳志远:《生态化——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实质与方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页。
[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201~202页。
[5]赵中建编:《教育的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7页。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