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青少年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此应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应用教育技术正是改变教与学方式的有效途径;另外,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还是新课改成功实施的必要条件,而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模式与方法(即如何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整合)则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所以实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使广大中小学教师尽快提高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
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核心则是要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使农村和贫困地区的青少年也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而应用教育技术正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手段。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对于实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上述目的、意义,大多数的教育界人士(包括教育部门领导和学校的校长、教师)有较正确的认识,但是也还有人在这方面认识不足,甚至有较大的片面性。其中一个很典型的、有失偏颇的看法是,把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传统的信息技术培训等同起来,认为信息技术就是教育技术;认为掌握了信息技术能力就是掌握了教育技术能力。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很有代表性的看法,也是一种非常有害的看法———其直接后果就是以信息技术培训取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从而使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和贯彻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目的、意义落空;使长期以来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广大教师为此作出的努力和奉献的心血付诸东流。因此对这种看法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认真予以纠正。
事实上,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二者虽有较密切的联系,但却属于不同的学科,并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信息技术属于技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信息,研究范畴是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分析、加工、变换、传输与评价;教育技术则属于教育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研究范畴则是对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这里所说的合适技术,包括现代技术、传统技术、有形的物化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当然在很多情况下是指信息技术,但是决不应把这里的“合适技术”仅仅理解为信息技术)。
通过信息技术培训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完全不同:通过信息技术培训是要使被培训者具有信息技术素养,即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能力与道德。其中,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指获取、存储、分析、加工、变换、传输与评价信息的能力。通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则是要使被培训者具有教育技术素养,即具有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能力与道德。其中,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是指对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能力,也就是在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并有效地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
为了达到各自不同的培训目标,这两种培训教材的内容体系也有很大差别——信息技术培训教材是围绕各种信息处理技术而展开,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材则是围绕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而展开。
尽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也会涉及大量信息技术的内容,但其目的是利用这类技术来优化教学过程以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而且不仅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这一种有形的物化技术,还可以利用其他的有形物化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这和信息技术培训中完全以学习、掌握信息处理技术为目的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同样道理,尽管信息技术培训中也会涉及不少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软件利用和教学自动测评等教学应用的内容,但其目的是通过这类教学应用作案例去验证相关的信息处理技术的实用性与有效性(而且不仅可以通过教学应用去验证,还可以通过其他领域的应用去验证),这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完全以学习、掌握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和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为目的也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总之,为了使这一轮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不致流于形式、不致成为变相的信息技术培训,必须对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以及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信息技术培训按照如上所述从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范畴、培训目标和培训教材内容体系等多方面作出明确的区分。认识到应对这二者(即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以及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信息技术培训)作出明确区分非常重要,能够对这二者按照如上所述方式作出明确的区分更为重要。因为这是决定这一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