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再创造——“三角形的特征、(2)

2017-09-03 03:13
导读:四、用测量方法教等腰三角形 教学时,按下列步骤进行:1.学生找出学具中的图10和图12,用直尺量出它们每一条边的长度。2.学生讨论:这两个三角形的三

四、用测量方法教等腰三角形

教学时,按下列步骤进行:1.学生找出学具中的图10和图12,用直尺量出它们每一条边的长度。2.学生讨论: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特点?3.阅读课本第144页下半页内容。4.完成下面的练习题:(1)指出下面每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顶角、底边。(2)(选择题)图中a和B分别叫做()。

①底和底角;②底和顶角;③腰和顶角;④腰和底角。附图{图}

5.分组用量角器量出图10和图21两个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的度数,用直尺量出图8这个三角形的边的长度。

6.教师引导学生小结:什么样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它有哪些特点?什么叫正三角形?它有哪些特点?小结后,要求学生找出学具中还有哪些是正三角形。

评点:通过实践,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知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唯物主义观点的培养。

五、用操作法教画三角形的高

首先,应复习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的方法,并由学生指出垂线与垂足。其次,学生阅读教材第145页中“从三角形……叫做三角形的高”的内容。第三,教学中突出高的定义中的“从”、“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等词的含义。教师画出一个三角形,并确定一个顶点,让学生确定它的对边。然后,由学生确定一个顶点,其他学生指出它的对边。第四,教师指导学生用三角板画三角形的高,并指明高通常画成虚线及用直角符号在图上标出。第五,学生练习画高。

评点:重视学生作图技能培养是本课设计的特点之一。培养学生既爱动脑,又爱动手,从小练就一双灵巧的手,是素质教育应有之义。

六、课外作业

1.阅读课本;2.完成练习三十一第4题。

总评:

本课设计体现了以下教学思想: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本来是很明白的道理,毋庸多说的。但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仍然存在,学生只是听讲的“受体”,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所以这个问题还有值得提出的必要。本设计中“教师怎样教”是围绕“学生怎样学”来进行的。整个设计充分估计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旧经验,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与学习情趣,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学习之间的关系等,使“教案”变成了“学案”。所以,这种教学设计是值得称道的。

2.学习是学生的“再创造”活动。这里的“创造”不是客观意义上的创造,而是主观意义上的,即从学生的观点看是创造,所以称为“再创造”。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在《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一书中指出:“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创造活动而获得知识,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同时也可以获得了“创造”的才能,诱发创造兴趣,有利于创造精神的培养。

本设计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活动。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活动,自己筛选出三角形的定义,从而使常识升华为科学(数学);学生动手把图形分类,以明确三角形的外延;学生动手测量而获得等腰三角形的认识,等等。至于画三角形的高、做游戏,当然也是活动。可以说,整堂课是学生的数学再创造活动。

3.注重学习情感因素的培养。学习不单纯是智力的活动,同时还有情感的参与。情感与智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智力负载着丰厚的感情,那么智慧所表达的内容就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和不可抗拒的感染力;另一方面,一个人如果不能用理智控制情绪,也会使本来办得好的事情办糟。

本设计注意到了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认知兴趣,强调了创造的快乐,寓教于乐,理智与情感融合互补,使学生学得愉快,有利于贯彻素质教育精神。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