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怎样组织好学生的课内学习活动(1)(2)

2017-09-03 05:44
导读:讨论开始前,教师应简要地说明讨论题及其意义,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各抒己见,积极地参加讨论,相互切磋,求得正确答案。 讨论

讨论开始前,教师应简要地说明讨论题及其意义,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各抒己见,积极地参加讨论,相互切磋,求得正确答案。

讨论时要鼓励、促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和大胆地发表意见,养成良好的讨论习惯,及时帮助学生排除疑难和障碍,不包办代替、又不放任自流,紧扣主题,掌握时机,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深入思考。例如,在学习摩尔浓度时,学生对物质的量、摩尔浓度和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在具体运用时顾此失彼、混淆不清。教师编制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如果从1000毫升3摩/升的硫酸溶液中取出一半,这一半硫酸溶液的摩尔浓度是多少?”有的学生认为浓度是1.5摩/升;有的认为应该是6摩/升;还有的认为浓度不变,但讲不清理由,学生只会用日常生活中的糖水取出一半甜味不变的实例来说明。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先后向学生提出“在原溶液和取出的溶液中,所含硫酸的物质的量是否相同?”、“既然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同,为什么摩尔浓度又会相同?这跟溶液的体积有没有关系?”等问题层层启发点拨,使讨论顺利进行。

在学生碰到力不能及的疑难问题时,教师要进行提示,帮助排除障碍。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超出大纲要求,要及时向学生交待,或者留待课后个别指导,避免浪费课堂时间。对于讨论中出现的错误,要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分辨是非、自己纠正。不要轻易表态、简单地当裁判员。教师的发言不宜过多,既要以学生为讨论的主体,又不当“袖手旁观”的观众。

在学生得出正确结论、结束讨论时,教师应作好总结和评价,进行学习指导,可以提出巩固、提高所学内容的练习要求或者提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三、组织学生练习

练习是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以及发展智能为目的的实践训练活动,是学生使学得的理论知识跟实际联系的形式之一,也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现代的化学教学法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常常跟听课、讨论、实验、阅读等活动配合,构成学生完整的学习过程。练习有口头、书面(包括板演)和操作这三种形式。练习题由教师在备课时精心拟定,它应该有明确的训练目的、具有针对性,又要精选基本类型并具有典型性,还要具有思考性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一内容的练习题应该注意变式,适当地多样化。按照复杂程度和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常把练习题分为理解题、应用题和综合提高题三类。拟订练习题时要注意层次齐全、循序提高,难度适当、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计划性,不出偏题、怪题。为了形成技能,题目要有足够数量,但又不能太多,反对搞“题海战术”或所谓“大运动量训练”。

一般说来,在学生开始解题练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复习有关知识,进行审题和解题方法指导,讲清解题格式规范,提出计算精确度或有效数字方面的要求以及检查复核等要求。在学生练习前教师最好精选典型例题进行示范,着重讲清解题思路,注意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在掌握典型例题的解答的基础上再改动原题,要求学生思考和解答。例如,在讲解“用6.5克锌与50克浓度为20%的硫酸溶液反应后能生成多少克氢气”这道例题后,把硫酸溶液的浓度改为10%;在讲解“怎样用化学方法除去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后,把题目改为“怎样用化学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都可以使一道例题的示范,收到多道例题的效果。在学生操作练习前,也应引导学生复习关于操作方法和规范方面的知识,进行示范和提出具体要求。

在学生练习解题时,教师要进行巡视指导,检查和督促学生认真地审题、解题,注意格式、有效数字和单位,力求一题多解。对发生错误或者感到困难的个别学生要进行指点、辅导;对普遍发生错误和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及时地作补充讲解,进行全班辅导。对完成较好较快的学生可以向他们提出要求较高的补充练习,也可以让少数学生到黑板上板演。板演还可以在一开始就抽人进行。在学生练习实验操作时,通常按照“分步操作—完整操作—连贯、熟练操作”顺序分阶段地组织练习。教师同样要进行巡视指导和检查督促。

在学生练习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方法、过程和结果进行讲评,也可以组织学生互相批改或评论。还可以让少数学生做操作表演,组织全班学生观摩或评论。讲评可以逐题进行,也可以把各题集中在一起进行。

最后,教师要做好练习的总结,在学生有了实践体会的基础上,总结搞好审题、解题或者实验操作的规律,加深和发展学生对有关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对于审题,应强调在阅读题文时抓住要点、不遗漏关键性的“细节”;通过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待解决问题是什么;通过联想和假设沟通已知条件和题目答案间的联系,寻找解题的“突破口”,设想解题的方法、步骤。对解题要强调开拓思路,灵活运用已学知识,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技巧。强调注意具体条件的变化,不死套公式,要注意帮助学生总结题型,寻找和积累解答各类题型的经验等等。为巩固练习效果,课后还可以适当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练习。

四、组织学生阅读、自学

阅读是自学辅导法中学生的主要活动方式,但是,它更多地在其它方法中跟讲授(听课)、讨论、练习、实验等相互配合。阅读的过程包括感知、思维、记忆、语言等活动,它不但可以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使学生学好有关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等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主动地学习。广义的阅读活动除了课内阅读外,还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课外阅读活动。

要组织好学生的阅读活动,教师应该事先选择好适宜学生阅读自学的教科书内容或其它读物。要提出学习任务,提示学习重点、学习要求、学习程序和方法,提供有关的练习和实验材料。要指导学生不但动眼,而且动脑、动手;对不同性质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

对理论性内容要注意产生有关概念、原理、定律的事实根据;要掌握其要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阐述;学会通过抽象、概括和推理自己形成有关的知识,了解它们的应用和应用范围,要能具体地举例。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要联系观察的实验现象,阅读课文、认识物质及其性质、变化,要弄清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对公式推导、计算过程以及化学方程式等,要动手尝试独立地推导、计算和书写。对图表、注解、插图等也要认真阅读,注意弄懂。对需要记忆的内容则要设法记住。

在阅读时要注意“动笔”。勾划重要内容,摘录要点,整理和编写知识系统或小结,随时写下心得、体会以及问题,作好阅读笔记。要重视做好练习,来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掌握知识。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比,善于发现问题,努力通过独立思考或者讨论求得解决,使阅读、自学的内容“由薄到厚、由少到多”;随后又要注意进行概括,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和精髓,继而实现“由厚到薄、由多到少”的第二次升华。

学生在课上阅读、自学时,教师要进行巡视、检查、督促和个别辅导,帮助学习困难者排除障碍,使学有余力者能有所发挥。学生阅读自学结束后,教师应组织练习、检查学习效果或者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课外阅读活动可以用读书报告会、讨论会、板报等形式组织交流活动。

自学能力是化学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的一种能力,教师应该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对阅读能力较差的低年级学生可以从运用讲读法着手,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阅读;从提供比较详细的学习提纲起,逐步简化学习提纲,直至不提供帮助,让学生独立自学;要从具体情况出发,逐步放手,促进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的发展。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怎样做好教学经验总结和撰写论文(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