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怎样组织好学生的课内学习活动(1)

2017-09-03 05:44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怎样组织好学生的课内学习活动(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在化学教学中,学生的课内学习活动主要有听课、记笔记、

在化学教学中,学生的课内学习活动主要有听课、记笔记、思考、观察、实验、讨论、练习和作业、读书自学、探索和参观等等。学生课内学习活动的方式通常由教师施行的教学方法所规定。例如,教师采用讲授法时,学生相应地主要进行听课、记笔记和思考活动;教师采用实验法时,学生相应地主要进行实验、观察、思考活动等等。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如果教师忽视学生的能动性,把学生当作按照指令动作的机械人,使学生被动地进行学习活动,就违背了客观的教学规律,会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能不能指导、组织好学生的课内学习活动,使学生主动和富有成效地学习,是使教学方法取得预期效果、使教学过程达到预定目的的关键,也是教师教学组织能力的主要体现。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应该学会和善于组织学生的课内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组织教学的技能和水平。

一、组织学生听课和记笔记

听课和记笔记是学习化学时最经常的活动,要组织好学生的听课和记笔记活动,首先要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了解听好课和记好笔记的意义,使学生想听、要听,想记、要记。教师要用积极的情感影响学生,调节学生的情绪,使他们精神饱满地集中注意听课。坚决摒弃“照本宣科”、机械重复、单调平淡、唆唆等容易使学生疲劳、分散注意的教学方式。

其次要进行听课方法指导,使学生会听。有的学生只重视听结论性或事实性材料,不注意听分析、论证过程,这是不正确的。要告诉学生:听课的目的不只是了解有关的知识,还在于发展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还应该注意讲解的问题是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解决的思路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决的、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等等,即不但重视结果,也重视过程。

要指导学生合理地分配注意,不但动耳,而且动眼、动脑、动手,互相协调和配合。“动眼”不仅指观察教师的演示、看板书,还要注意看老师的表情、手势等,来增强感知的效果;有时还要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教材。“动手”包括记笔记、写写算算、做练习、进行操作实验等。“动脑”是听好课的关键,要善于把新学知识跟已学知识联系起来加以理解;要把教师分析、论证、解释的过程变成自己的思考过程,并且同步协调地进行;还要注意把跟进一步听课有关的需要记忆的东西要留心记住。

常常有些学生在听课时顾此失彼:顾了听顾不了记、顾了记顾不了想……教师应该指导他们首先注意于听,听完一小段后再利用教师讲课的停顿间隙想和记。在碰到暂时想不通、理解不了的问题时,不妨先把问题扼要地记下来,留待课后进一步思考、学习。对不善于合理分配注意的学生,教师应适时地提醒他们进行听、看、想、记(笔记)等活动,注意给予必要的时间。

要进行记笔记方法指导,使学生会记。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工具。笔记能以文字语言形式记载教师的以及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它能促进理解和记忆,便于进一步学习和复习。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记的内容:不但记讲课思路,而且记内容纲要——便于使知识系统化;记疑难问题——便于课后进一步思考学习;记重要补充——教科书中没有的内容、重要的举例和板书等;记学习指导——学习的要求、方法和注意点等等。要使记笔记的过程成为积极思维的过程,通过分析、判断、概括,抓住要点和系统,而不是有言必录的“速记员”。要教给学生如何用化学语言、化学符号和图式简明扼要地作记录。

教师要明确地向学生提出笔记要求,并且逐步提高记笔记的要求。对低年级学生可以用比较详细的板书作为笔记示范,定期检查、批改和讲评学生的笔记,组织优秀笔记进行展览交流,指导学生在课后用好笔记等等。随着学生年级的提高,可以逐渐减少板书内容和笔记指导,直到学生能做到耳、眼、手、脑协调并用,并能独立地作好笔记为止。

要采取多种措施,使学生听好、记好。例如,重视在课的开头作好学习的定向工作,使学生大概地了解学习的目标、途径和步骤;重视在课的结尾作好总结,不但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而且加深学生对科学方法的认识;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注意启发学生思维,明确地提出问题并吸引学生一同解决;努力提高教师的言语水平,讲课时要有必要的重复、停顿和适宜的速度,使学生听清、记好,来得及作笔记;注意用板书、动作,表情等配合讲授,保证学生有效地感知等等。

二、组织学生讨论

讨论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让学生围绕一个或若干个问题发表意见,相互启发、质疑、论辩和补充,共同求得比较深刻、全面的正确结论的一种学生集体活动。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独立思考能力和集体讨论习惯,这种活动主要适于高年级学生。组织这种活动,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组织能力和丰富的经验。化学教学中的讨论,除了围绕某一比较复杂的主题进行时间较长(一般不超过1节课)的全班讨论外,近年来一些教师还经常组织问题不很复杂、时间较短、以4~6人为一组进行的讨论,来跟教师讲解、学生自学等互相配合。

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和巧妙地设计好讨论题,对于组织好讨论常常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讨论题要有思考性、争议性,容易产生不同的理解或者不容易作出全面、完整、本质的回答;难度要适中,太简单或者太复杂都不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讨论题可以配合教材的阅读、理解来拟定,也可以从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出发来编制,例如,在演示铁和硫反应生成硫化亚铁时,由于硫的用量不足,反应后生成的硫化亚铁中含有少量未起反应的铁,使块状硫化亚铁仍能被磁铁吸引。这时教师除向学生说明原因外,还因势利导,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不用磁铁,能不能用化学方法来检验生成的硫化亚铁中有没有未参加反应的铁的存在?”(上海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上海市化学教学经验汇编,1989年,第25页)。也可以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加以整理和组织,然后再交给他们讨论。这样的问题学生讨论起来往往比较热烈,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确定讨论题后,教师应该细致地分析、推测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意见,准备好进一步进行启发、引导的问题或材料。要给学生思考和准备的时间,提前向学生公布讨论题,并指导学生复习有关知识、阅读教材和收集资料。对于专门组织的讨论课,应该要求学生事先准备发言提纲。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怎样做好教学经验总结和撰写论文(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