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来我国教学设计研究的回顾与反思(1)(2)
2017-09-04 05:44
导读:2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有关教学设计文章的数量分布分析 《电化教育研究》和《中国电化教育》两本核心期刊自1987年至2006年底,共检索到与教学设计相关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有关教学设计文章的数量分布分析
《电化教育研究》和《中国电化教育》两本核心期刊自1987年至2006年底,共检索到与教学设计相关的论文427篇。其中,1995年前共计55篇,此后,共计372篇,而在1994年前,这两本期刊均为双月刊(《中国电化教育》1994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
我国的教学设计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1978年《外语电化教学》刊登第一篇有关教学系统设计的文章,标志着中国教学设计理论实践研究的开始。此前,《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一直开设“教案选登”专栏,专门刊登一些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教案,这就是中国教学设计的雏形。1987年后,《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取消了“教案选登”专栏,并于1991年创设“教学设计”专栏,刊登关于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文章。由图1我们可以看出,从1987年教学设计引入中国后,我国的教学设计基本还处于一个酝酿阶段,从1991年开始,逐渐发展起来,1998年以后进入发展的高潮。总体看来,教学设计正在以它强劲的动力飞速发展。
(2) 有关教学设计文章的研究内容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学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指导思想、理论框架、模式构建和应用领域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新进展。此研究按教学设计本体论研究、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关于资源设计的研究、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设计和其它领域结合及其它六个方向,将427篇文章进行归类。图2是《电化教育研究》和《中国电化教育》自1987年至2006年底,刊发的有关教学设计研究内容的分类统计图。
从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教学设计研究中,有关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文章占相当的比重,其次是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研究。对教学设计本体论研究的文章比重略显不足。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之所以较多,主要因为我国的教学设计研究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起初都是基于课堂教学,为此,对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成为了教学设计研究的重心。另外,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基本理论都是从国外引入,同中国本土的教学论结合后逐渐发展,对于教学设计本体论研究大多都是通过翻译国外研究的成果为主,造成了本土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的缺失。关于资源设计研究的文章占7%左右,此类文章研究的大多是关于教材、课件素材、网络教学资源设计的内容。教学设计与其它领域结合的研究仅占2%,反映出教学设计研究的视野还很狭窄。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图3是有关教学设计文章研究内容从1987年至2006年底的变化趋势。图中上升变化最为明显的是关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的论文数量,从1998年以后飞速发展,这主要是因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政策,使得信息化教学设计成为了教学设计的一个主要研究领域。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从1995年至2000年期间达到高潮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教学设计的本体论研究虽然有上升的趋势,不是很明显。关于资源设计的研究从2000后有所上升,但近几年开始又有了下降的趋势。对于教学设计与企业培训等其它领域结合的文章由于数量不多,所以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综上分析,目前教学设计研究迫切需要加强对教学设计理论研究,以及教学设计在网络资源建设方面的作用,同时还需扩大教学设计应用研究的领域。
(3) 有关教学设计文章作者所属单位的分析
图4是《电化教育研究》和《中国电化教育》刊发的有关教学设计文章作者所属单位的统计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研究论文的作者52%来自高等院校,26%来自中小学教师,仅13%宋自研究机构。这说明我国高等院校的研究者对教学设计的理论及实践应用研究相对重视,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略显薄弱。教学设计是在理论研究基础上的应用研究,还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的广泛参与,才能使理论更好的应用于实践。
三 建议
通过上述研究结果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教学设计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教学设计研究的不断深入,关注焦点的变化,其研究领域和研究取向也必将发生大的变化。要使教学设计研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还需注意加强以下几方面: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1 教学设计的研究应加强基本理论的研究
教学设计属于一门设计的学科,植根于教学设计的实践应用,而实践的应用必须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但我国对其基本理论的研究还相当薄弱。教学设计引入我国后,其理论研究大多建立在翻译外文文献的基础上,导致对我国的教学设计的研究范围、内容、方法、地位及性质界定不明确、不统一。另外,我国学者在翻译、介绍西方教学设计理论时往往缺乏合理的筛选,使得我们现行的教学设计研究模式和工具,线性和顺序化的特点非常明显,许多一线教师感到“不好用”,教学设计的创造性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创造性地运用于教学设计的实践不能很好地体现。所以,今后的理论研究工作,应建立在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教学设计理念,结合本国的教学论等其它教与学理论,明确我国教学设计的研究范围、内容和方法等,探索研究有中国特色的教学设计理论。
2 教学设计的研究应向多元化发展
上文中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教学设计研究重点主要是基于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主要针对提高教学效果、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的考虑,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成为主要因素,重点设计“如何教”。虽然近几年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研究有所提高,但还是显得份量不足。今后应注意加强以下几方面:更加注重对学习者的研究,结合新的学习理论,促进学习者社会生存能力和社会发展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应深入具体学科,有效支持各种学科的教学和学习;在吸收绩效技术、知识管理等新的理念、技术,加强教学设计与企业培训等其它领域的结合,拓宽教学设计的应用领域;充分发挥教学设计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加强教学设计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方面的作用。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3 重视实践研究成果,以提高一线教师的研究水平
教学设计理论研究者大多处于高等院校等研究机构,缺乏坚实的学科教学专业知识,使得教学设计的研究发生偏向,教学设计理论不能很好的指导教学实践。另一方面,一线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但对教学设计的理论又不甚了解,只生搬硬套的利用了一些教学设计模式、流程、图表等。出现了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等现象。为此,理论研究者应加强学科教学知识,同时,教学设计实践人员的理论培训还需积极开展。教学设计的发展迫切需要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通过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对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能力。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