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全面发展并且学有所长的复合型人才,教育部对我国传统的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一场根本的变革。在2001年秋季,新基础教育课程在全国27个省市38个实验区开始试行,并于2005年在全国全面实施。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力图通过建立课程标准、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化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教材及评价与考试制度等一系列举措,提倡、引导并促进学生建立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新基础教育课程的成功效果
(一)新基础教育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过于强调以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特征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主要表现为:其一,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采取“灌输—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其二,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这种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利于学生潜能的激发、开掘与提升,不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成长。
针对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基础教育课程倡导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经过几年的改革和试验,目前大多数学生已经开始转变学习行为方式,改变学习心态,实现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从个体学习到合作学习的转变,从接受性学习到探究式学习的转变。
(二)新课改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
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通过对教师进行培训,目前大多老师开始积极转变角色和改进教学方式。开始注重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科学化。注重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使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二、利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提出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又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应用课本中的经典例子为背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学习与生活很贴近,以积极主动的“我要学”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情景创设上要积极创设趣味化、生活化、开放的且富有探索性的情境。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