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谈城乡教育均衡和谐发展问题(1)

2017-09-04 03:19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谈城乡教育均衡和谐发展问题(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内容摘要:城乡基础教育差距的拉大,扩大了教育的不公平

内容摘要:城乡基础教育差距的拉大,扩大了教育的不公平,直接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造成这种现象,既有制度原因,也有经济和观念因素。本文通过解析目前城乡基础教育不均衡的现状,对如何缩小城乡基础教育的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和谐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城乡 基础教育 和谐教育 教育均衡
  
  在我国,城市教育相对发达,乡村教育相对落后,城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差距比较大,如何加快乡村教育的发展步伐,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是我们建设和谐教育的首要任务。
  
  我国城乡教育不均衡现状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显示我国城乡间劳动力文化素质的不均衡性十分突出,直接影响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主要表现在:
  接受不同层次教育的比例失调。2000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仍有文盲8699.2万人,其中3/4分布在农村。农村劳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33年,而城市是10.20年。城市、县镇和农村之间劳动力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比重情况为:具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人口比例是20∶9∶1;受高中教育的人口比为4∶3∶1;受初中教育的人口比为0.91∶1.01∶1;受小学教育的人口比为0.37∶0.55∶1。可见,我国城乡之间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层次结构存在明显差距。
  教育机会不平等。小学阶段,农村每年尚有100万左右的儿童没有入学;初中阶段,在《义务教育法》公布之前的1985年,农村小学毕业生的升学率只有64%,其中贵州、广西和西藏三省区农村不到50%;到1999年,农村的升学率上升到了91%,但低于90%的省区仍有15个,全国有130万的农村少年在小学毕业后即走向社会成为“劳动力”。而城市的升学率几乎为100%。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是反映一个国家对教育事业重视和投入程度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长期以来,我国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与其他国家比较明显偏低。近几年来,我国在教育投入方面虽然已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教育的投入仍然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世界上许多比我们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而且教育投资分配不均衡,具体表现为:教育投资不均衡,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师资水平差距明显。
  
  城乡教育不均衡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制度因素
  二元分割的教育体制。我国教育制度的最大缺陷在于它的二元分割性。它是一种双重的二元教育制度,其表现形式是,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进行整体分割,形成“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天壤之别;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教育阶段实行内部分割,形成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的两个世界。其实质内容是,政府有限的教育经费向着城市学校和各级学校中的“重点”倾斜。其直接结果是,分属于两种制度下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权利的实现程度截然不同,不同的社会成员及其子女必须宿命地面对着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投入体制。1985年以来实行了“分级办学,地方为主”制度,调动了基层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办教育的积极性,但却将应该由政府、社会和家长共同承担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主要转嫁给了农民,将理应由各级政府共同承担的责任主要转嫁给了乡镇和村,给广大的农村和农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1985—1999年间向农民提取的“教育费附加”总额超过1100亿元,1993-1999年间向农民征收的“教育集资”超过516亿元;乡镇财政则普遍成了“教育财政”,而且进一步强化了城乡分割的二元教育制度。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新体制。2002年4月26日,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强调要实现两个转变,即把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从主要由农民承担转到主要由政府承担,把政府的责任从以乡镇为主转到以县为主。5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又在相关文件中对“以县为主”作了详细规定,其核心是县级政府负有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责任,即通过调整本级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教育经费预算,合理使用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做好“三个确保”(即工资发放、公用经费、危房改造及校舍建设),而乡镇不再承担义务教育投资责任的重压。实行“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虽然基本实现了保障教师工资、保障学校日常运转的目标,但是涉及教育事业发展所需资金,县级政府则普遍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现有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县级财政所占份额很小,加上乡(镇)级财政也只占全国财政收入的20%(中央政府占51%,省和地市两级占27%)。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二)经济因素
  收入分配不平等影响教育公平。 改革之后,人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受教育程度与个人回报开始呈正相关关系,人们的教育需求受到极大刺激。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90年城乡居民的收入为2.2∶1,2002上升到3.11∶1。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2002年1季度对城镇居民的收入统计表明,20%的高收入者的收入占总收人的46.2%,20%的低收入者的收入占总收入的6%,高低收入差距为7.66倍。这表明,社会财富越来越向高收入的居民集中,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无法承受子女的教育成本压力,差别越来越大。据国家统计部门统计,贫困人口素质较差,平均文化程度仅为6.12年。收入差距加剧了教育的不平等,而教育的不平等又会拉大收入差距。
  市场机制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市场机制介入教育领域,导致学校之间产生以竞争、选择、权力下放、付费与利润、服务与回应性为主要内容的新的社会关系。市场机制偏重强势地区、强势学校和强势人群,使弱势地区、弱势学校和弱势人群处于不利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追利性将使教育资源流向能给他们带来最大利润的地区、群体和个人。因此,市场机制加剧了现有的社会与教育不公平。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幽默美(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