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当今社会,伴随科技迅猛发展,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同时,物质与精神的失衡,生命意义的缺失,使现代的人陷入了深深的精神迷惘和意义的危机。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人更多的把目光转向了教育。现实的教育中,知识本位,技术至上,加上政治,经济等外在于教育自身因素的强行介入,使传统教育演化成工具式的教育。教育谋求的是 “ 何以为生 ” 的本领,放弃了 “ 为何而生 ” 的思考,忽略了对学生心灵成长与生命意义的教育,从而培养了大批 “ 技能人 ” 经济人 ”“ 政治人 ” 等单面人。早在 1948 年梁思成教授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就曾作过《走出半个人的时代》的演讲,来警示后人,而今愈演愈烈。这种单向度人的教育使整个社会变成追求功利,强调竞争,物欲横流的 “ 爆发户心态 ” 的时代,人们失去了生命的追问和灵魂的根基。面对此景,新课程改革应然而至,担起了对生命教育的历史重任。新课程要求教育要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通过优良的教育方式唤醒生命意义,启迪精神世界,使学生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掌握创造智慧的人。由此,新课程打破了传统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努力使教学成为一种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境,教学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就此笔者认为,课程改革中生命教育有如下几点体现:
一、新课程关注生命个体营造自由发展空间
1. 师生角色的转变、注重个体的存在
传统的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地位 . 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是教学的中心。在教学中学生被动地以最大限度地来接受教师提供的知识 . 使自己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 . 成为复制知识的传声筒,丧失了个性思维的发展,丧失了创造性的发展,失去个性情感的体验。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 “ 教师为中心 ” 居高临下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要打破 “ 教师中心 ” 的思想,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索。教师要摆脱 “ 师道尊严 ” 的架子,走向平等中的首席,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向老师发难,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中 “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 ” 的课堂形式从而实现对每个学生的关注,还学生以自尊,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人。
2. 学习方式的改变,展现生命自由发展的空间。
从 “ 教师为中心 ” 转向 “ 学生为中心 ” 的师生地位变化,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从独立学习走向合作学习,从接受学习转向探究学习。
( 1 )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注重强调学生的参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在学习中,问题学生自己去发现,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结论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教师成为学习的帮手,共同发展。如:七年级数学讲等腰三角形 “ 三线合一 ” 时,首先让学生剪一个等腰三角形,要求学生把等腰三角形对折,使两腰重合。请同学自己去发现这个折痕是三角形的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测定,发现是三角形的高,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 “ 是不是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具有这个特征呢? ” 学生努力去寻求不同的答案,最后肯定了自己的判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了探究与掌握知识的过程。实现从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的转变。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展了智力。
(2) 新课改要求课堂注重活动,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磁性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而非强制的。在课程中教师允许学生随意走动,相互交流学生,学生可以选择他们想做的事,能够按照他们的意愿参与课程实践。使他们在智力上,情感上和道德上得到自由发展。如:在《晏子使楚》的教学中,老师让学生自由挑选角色,上台演一演,比比谁演得恰如其分,演得好,并说说好在哪里。学生基本上把晏子的机智灵活、楚王每一次想取笑晏子不成反被取笑的神情、语言、动作等演了出来。最后让学生自由组合,演一演整个故事。整个课堂上快乐,兴奋的激情始终洋溢在学生的脸上。自由的挑选角色,自由的组合展示,使学生愿学、乐学,真正达到了 “ 寓教于乐 ” 的境界。也映了布鲁纳说的话 “ 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 新课程给予学生一定自由,让学生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也能获得精神自由,即思维与想象的自由。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