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中小学信息技术整合的意义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在旧模式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所带来的弊端已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信息技术课程迫切需要建立新的模式,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正是针对这些弊端所提出来的。信息技术课程同传统学科如语文、数学有所不同,有着鲜明的特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它重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学习,它不仅是一门理论知识课程,还是一门工具性课程。在教学中要使学生都能轻松自如、兴趣盎然的进入信息技术应用的大门。
三、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1.领导方面
某些地区,领导重视不够,不太注意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更有甚者,不注重信息技术教育,只强调学科教学,或者是强调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建设,由于软件更新速度快于硬件,当学校一次性投入建成以后,就再没有较多的投入搞软件建设。虽然投入较多,建起了漂亮的机房,但只是作为应付检查的摆设,学生很少有机会使用,要么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要么课时没有开足,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操作实践。有的则是因为没有比较专业或专职的教师,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兼有打字复印或其他教学任务。
2.教师方面
教师认识不够深刻,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偏低,认为信息技术离他们还很远,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今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没有意识到它将是下一代学习生存的工具。大部分学校只有少数教师会操作电脑,其他的要么不会,要么比较生疏。会操作的老师一般是比较年青的,刚参加工作不久,教学经验不足。而年龄稍大的老师,教学经验相对比较丰富,但缺乏动手操作的能力。
3.环境方面
现阶段,很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硬件已经基本能够满足需要,但软件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即使有,也只是课本的电子化、电脑化。目前 ,就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而言,在农村才刚开始起步,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更多的经验可借鉴。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资料就更少了。
四、实施方法和对策
1.转变观念。
观念的转变是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我国和国外最大的差异并不在于硬件投入方面,而是在教育观念上。
首先要转变领导的观念。要让领导意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大意义,让他们有紧迫感和压力。其次,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是直接与学生打交道的,他们对学生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传统教学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教给学生的仅仅是计算机知识,它与其他学科没有太大的联系,教师往往仿照传统教育中其他学科的教学,教给学生书本知识,将知识分解为不同的章节,教完这些章节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信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运用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旧的观念,不要人为地在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划分界线,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将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效地融入到信息技术课程当中,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让学生具备不断更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的能力。这才更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发展。
2.加强培训。
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引发了传统教育的变革,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分散的学科教育将被现代信息技术为主的整合型模式所取代。新技术、新媒体的社会效益的体现关键在教师,没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就不可能有很高的社会效益。为此,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迫在眉睫。当然,培训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学校可灵活掌握和运用。比如,农村运用得较多的是校本培训方式、请进来与派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分层推进,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要对所有教师介绍最简单最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让所有的教师都知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使他们意识到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其次,对年轻教师和基础较好的教师进行比较专业的培训,请外地专家来讲座、派教师到外地去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等,培养一部分骨干教师,让他们带头。在有一定基础后,再把培训工作向更深层次推进。
3.改善环境。
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的作用,将网络教学运用到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要加强教学环境建设,包括外部环境建设和内部环境建设。外部环境建设是指教学资源的软硬件建设,外部环境建设应努力实现“硬件 +软件+现代教育模式”,必须“软硬兼顾”。在硬件方面,要努力实现“校校通”工程;在软件建设方面,目前的CAI就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很好体现。虽然有软件开发商或开发公司,但教师自己设计开发的软件可能更好用,更灵活。当然,可以在网络上下载,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也能为网络教学提供更多的教学信息资源,为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内部环境建设是指师生理念环境建设。由于中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他们会很快体验到信息技术的乐趣,并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其中。但他们在接受新事物时的辨别能力不强,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全面了解和正确态度。为此,应建立一种正确、科学、健康向上的信息技术理念环境,尽量避免各种负面影响。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