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因素分析与思考((2)

2017-09-09 02:14
导读:(三)课程评价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影响 当课程评价采用多元化时,那么它不仅涉及到教育的外部因素,也涉及到教育的内部因素。下面侧重讨论
(三)课程评价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影响
当课程评价采用多元化时,那么它不仅涉及到教育的外部因素,也涉及到教育的内部因素。下面侧重讨论教育内部因素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影响。
课程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导向活动,在评价过程中受价值观的影响较大,从不同的课程价值取向出发,对课程的价值有不同的理解。要对综合实践活动作出有效的课程价值评价,首先要认识和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特点和实质,使课程评价具有可参考性和实用性。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它的评价特点。在评价过程中要关注以下五点,首先,要关注活动结果的科学性、有效性,更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科学性、有效性结果的生成过程。二是要以人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素质的整合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在实际比较评价中,要强调多元参考,要把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相结合,反对唯一正确的标准。三是要强调课程评价内容、评价依据、评价方式、评价资料收集等方面的综合性,反对分数唯一,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真实表现、体验和感悟,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和认知变化。四是要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个性化表现,要重视个体的动机、兴趣、爱好、情绪、情感等变化,要重视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针对性。五是要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要从多渠道收集相关信息,有针对性地确定恰当的评价手段。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实质
对于课程评价的实质,持不同的价值观点就有不同的认识。有的学者认为,课程评价是选择和分析有关信息,确定课程决策的过程;是测量学生在学业方面实现预期目标的程度;是确立课程与教材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是判断活动价值、改进课程实践;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改进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促进学校、学生、教师、课程的整体发展;是活动的相对终点,也是活动的持续起点,还是活动循环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部分。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它不仅要求主体进行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在评价内容上也要求主体进行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然而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过程中,没有认识和把握该课程评价的特点和实质,把评价者的多元化变为教师的一元化,把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变为学生的一元化,没有课程自身、发展绩效、学生参与程度的评价,只有学生活动的简单评价,没有建立评价组织和评价程序,没有对评价方法进行有效选择和对评价结果进行表述和使用。
这样的评价不能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不能形成教师领悟层次的课程,不能促进评价者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也不能促进课程的发展和改进,不能提高课程评价的实效。
(四)应试教育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的影响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然而这种需要并没有体现在教学之中。就其原因依然是现阶段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素质教育在学校只是一句口号。凡是要升学考试的学科,学校领导尽一切可能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学校所有的待遇都向任教这些学科的教师倾斜,无论是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有的学校语、数、英三科1课时按1.4课时计算工作量,理、化、政三科1课时按1.2课时计算工作量,没有升学考试的学科1课时按1课时计算工作量)。还是年度考核的评优评先、外出参观学习,教师职称的晋升和聘用都优先考虑。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学生期末的统考和升学考试成绩评价校领导和学校,校领导又以学生的成绩评价教师,导致教师扎扎实实地抓分数教育,形成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如此的评价导向岂有不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三、未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思考
总结前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经验和教训,反思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本着求真务实的课改态度来思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未来的有效实施和发展,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思考。
第一,课程的政策导向要实事求是。综合实践活动要因地制宜,没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不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即使条件基本具备的学校但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时也不要急于开设该课程,不要搞教育大跃进。否则,花费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太大,收获太小。
第二,要制定合理适宜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不仅是体现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还要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要体现课程实施的初始阶段和发展阶段的不同要求。
第三,要建立正确的课程评价体系。要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和作用。课程改革只有与课程评价的改革相结合,并在改革目标的价值取向上相一致,课程改革才可能顺利和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四,要加强课程改革的组织与管理。国家在实施课程宏观控制的同时,协调好统一性与灵活性的关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央、地方和学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第五,要加强教师职前培训,培养合格的教师。师范院校要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和建设,尽快培养基础教育急需人才。否则课程的改革将是低效的或是无效的。
第六,要对课改过程投入必要的教育资金。课程实施需要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如果达不到教学要求,即使其他条件尚可,课程必将受到阻碍,甚至可能最终导致课改流产。
第七,要加强课程的理论建设。重视课程实验的研究,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要重视应用性方面的理论研究,如重视课程评价的研究,使课程评价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第八,要把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作为初中生毕业和升学考试与评价的一部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将初中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纳入考试和评价体系,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得以贯彻和落实。
第九,要加强课程专业的引领作用。教研部门的教研员要转变职能,要及时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学习,要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实践调研,探索有效的指导策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给学校和教师提供业务引领,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培训。
第十,要建立教师指导行为的基本规范和指导行为常规。学校要在认真落实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尽快建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适应的保障制度,建立教师指导行为基本规范,如活动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终结与交流阶段的教师指导行为,增强教师指导行为的有效性,促进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总之,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因素还很多,要想取得较好的实施效果还任重道远,还需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形成一股教育的合力,不断推进该课程的有效实施和发展。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的合作学习探析(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