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全面和谐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目标,它是一种全面的、整体的、可持续的社会发展目标。大学是和谐文化发源地,大学生的人格状况对全民人格的提升也有着巨大推动作用。根据和谐社会的要求和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现状,本文认为,目前大学教育应该着重发展大学生“人性”与“人力”相统一的整体、辩证的健康人格,以应对新的社会发展目标的挑战。
关键词:和谐社会;大学生人格身份;高等教育
1、身份人格化:大学生身份的社会结构
和谐社会作为一种全面、整体和可持续的社会发展目标,通过全面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的建设而实现人的自身建设。人格通常指人之为人、人之为主体的资格,强调人的本质特征,是人的本质的个性化和具体化。心理学上将人格视为人在遗传和环境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内在组织和结构,是“个体稳定的心理结构,是一切心理特征的总和”,
大学生身份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发展要求,大学生人格是为了满足社会要求而对人性所作的具体化的诠释和代表。儒家崇尚能给天下带来太平安乐的人格,以德治国。而西方人本主义提出了重视自我价值、个人潜能和自我实现的健康人格理论。因而大学教育所追求的理想人格是一定社会形态的代表。
作为一种现代社会发展目标,建设和谐社会着眼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实现生产力水平的更大提高、民主政治的扩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深入和生态环境的优化,但是在这其中都包含了人的因素,都需要国民建立一种新型的人格。
2、大学生身份在和谐社会结构中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大学生人格确认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格为标志。人格身份是人在实践活动逐渐培养起来的,它虽然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和精神面貌,但是必然会影响人的实践行为,对社会实践的效果产生巨大影响。在我国国民的人格结构中,有许多是因传统文化中的不良价值观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而造成的消极成分,如缺乏主体性、盲目从众、惟书惟上、固步自封、缺乏个性、创造性的“依附性”人格,以及见利忘义、见物不见人的“工具理性”人格,因而人的现代化尤其是现代新型人格的养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内容和目标追求。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