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校本管理(1)(2)

2017-09-09 03:10
导读:二、加强政策和制度建设,增强课程实施的效度 (一)建立合作的指导体制,为课程实施提供人力保障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全员参与的学校行为,需要整

二、加强政策和制度建设,增强课程实施的效度
(一)建立合作的指导体制,为课程实施提供人力保障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全员参与的学校行为,需要整合校内外的人力资源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合作指导,因此,学校需要建立以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为辅、家长志愿者为补充的合作指导体制,以更好地增强对学生主题学习、综合活动的集体指导、小组指导和个别指导。学校可以成立校内外合作指导人材库,在校内广泛地建立以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为辅的合作指导队伍;在校外和社区建立以家长志愿者为主、社区具有一技之长的志愿者为辅的合作指导队伍,形成校内外有机结合的合作指导体制,广泛地开发和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人力资源,增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力量和能力。
每个班级由一名班主任、一名科任教师、若干名家长志愿者和社区人员组成合作指导力量,在指导的过程中,主要体现“以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为辅、家长志愿者为补充”的基本原则。班主任教师负责全程学习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包括校内外有关活动的集体指导、小组指导和个别指导;科任教师协助组织与指导,主要负责校内外活动的小组指导和个别指导;家长志愿者和社区人员主要参与学生校外学习活动的小组指导和个别指导。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得到全面指导和个别指导,在跟踪指导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校内外人力资源的聪明才智和合作指导的能力,提高学习活动的质量与效率,而且还能够保证学生在校外的安全。
(二)建立开放的教研制度,为课程实施提供质量保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与各学科课程同样需要教科研制度作保障,尤其是在起步探索阶段,更需要学校为教师们提供研究、交流、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以确保这一课程高质、高效的实施。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由于涉及到了全校行为,体现了不同学科的合作指导,因此她的教科研制度与单一学科课程教研制度有所不同,她需要以年级为单位按照同学年的主题学习和主题活动,将不同学科的教师整合起来,开展开放的、合作的研究。一般而言,我们需要建立如下开放的、多元的教科研制度。
一是建立校级教科研制度,以学校为单位,以教研室的人员、学年组长、学科组长为主体,定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讨交流活动,重点围绕着学年主题学习、综合活动的实施方案、计划、过程、评价、管理等问题开展论证、研讨与交流,使学校能够宏观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进程,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调整。
二是建立年级教科研制度,以学年为单位,由同学年组的不同学科教师组成,定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讨活动,重点围绕着主题学习、综合活动的指导问题开展研讨活动,做到及时交流与反馈。
三是建立校内外合作的交流研究制度,从学校到年级和班级可以分别建立不同层面的交流研究制度。在学校的层面上,可以课程开发中心为主,邀请校外相关的专家、学者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论证、研究、审议、评价工作;在年级的层面上,学年组长可根据学年主题学习、主题活动的需要,邀请校内专家、学者、家长开展研究和交流活动;在班级的层面上,以班主任为主,邀请科任教师、家长开展交流活动,努力做到及时反馈信息。
(三)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为课程实施提供政策保障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国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将其确定下来,使其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具有了合法地位。那么,学校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这一课程的有效实施。具体包括如下的规章制度。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1.制定计算教师工作量制度
根据教师承担这一工作的量有多少来核定具体的工作量。诸如“以班主任教师为主,科任教师为辅”的指导体制,那么,班主任教师每周就要承担3课时的工作量,科任教师承担1、5个工作量。新的课程设置也给教师工作量的核定提出了新的问题,需要我们重新对教师的工作量进行科学计算,使教师的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如果不考虑教师的回报,就很难保证这一课程实施的质量与效率。
2.制定设施设备使用制度
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主题和综合活动需要相应的设施设备、场地空间和时间,没有这些物质条件作保障,很难使这一课程得到有效落实。学校应根据课程实施的要求,制定有关学校设施设备使用制度,以确保这一课程实施的物质条件。诸如计算机教室、图书室、各种专业教室、体育馆、运动场等的开放使用与自主管理等。
3.制定检查与评价制度
定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情况进行阶段性检查,对课程实施状况和结果进行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既要对年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又要对教师指导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还要对学生学习与活动状况进行检查与评价。评价方式主要包括档案袋评价、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通过这些评价方式获得评价信息从而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4.制定激励和奖励制度
对优秀学生和指导者进行激励和奖励,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和管理较快地走向规范化。激励和奖励方式可采取物质和精神两种形式,在精神上可通过口头表扬、大会报告等形式;在物质上可按照学生获奖等级对教师提供报酬奖励,对学生发给一定的纪念奖章等。学校还可以设立专门的奖励基金,对参与活动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一定物质奖励。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课程实施的环境保障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不局限在校内、课内,她需要扩展到校外广泛的社会环境中。因此,学校要充分地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环境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物质保障。
在开发和选择校内外环境资源时,需要综合考虑如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要依据活动的目标和内容,二是依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三是依据活动内容的发展性,从而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多样化的环境资源。
在利用和使用校内外环境资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如下几方面的指导:一是事前预备知识的指导,教师事先要向学生介绍和说明有关设施的概况,现场可提供的学习信息,以及节假日可利用的时间限制,使学生了解可利用的条件。二是当天活动的指导,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开展活动的基本要求,与相关人员和部门联系的方式、方法等。三是有关交往礼仪的指导,诸如交际的方式和言语技巧,使学生掌握如何得到他人的理解、支持与帮助,学会礼貌待人。
参考文献
[1]熊梅.《当代综合课程的新范式: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
[2]范国.《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
[4]李子建、黄显华.《课程:范式、取向和设计》.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出版。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发展和谐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探讨(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