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高尚师德师风 建设一流教研队伍(1)(2)
2017-09-10 01:58
导读:(二)要强化责任意识,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时加强教研队伍自身建设,树立良好师德师风的核心。清末著名学者梁启超在《
(二) 要强化责任意识,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时加强教研队伍自身建设,树立良好师德师风的核心。清末著名学者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一文中说:“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广大教研人员要牢固树立"教学岗位神圣,教师岗位光荣”的责任意识,不要妄自菲薄,增强对教育科研事业的光荣感;要全身心地投入,把教研室当家来建,把教学当事业来干,对教学和科研工作倾注满腔热情,实打实地埋头苦干;要崇尚气节,注重情操、谦虚谨慎、厚德载物,不尚空谈、知行合一;要发扬蜡烛精神和梅花风格,有鲁迅先生所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服务精神和负责精神,甘为师、乐为师,矢志为师,不为金钱、地位及其他优越条件所动摇,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要把做好本职工作和实现历史使命的大背景结合起来,充分认识教研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开拓进取是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也是高尚思想道德情操的精华之一。作为继往开来的一代,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步伐,坚韧不拔,知难而进,分发有为。
(三)要强化师表意识,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研人员一定要注意自身的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在思想品德、作风情操,甚至在举止风度方面真正成为学习的榜样,正所谓“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院校的教研人员,为人师表就是要时刻维护自身形象,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爱岗敬业,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不断强化团结协作,努力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在教育科研事业的大发展中寻求个人价值实现;要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得失,不能因暂时的利益缺失而与组织、与同僚为敌,更不能利用教学平台发泄不满,要持之以恒,言行一致。“行”能鉴别“言”的真伪,“行”能体现“言”的价值,只有言行一致才能树立教师的威信,只有通过“行”,“言”才有生命力、号召力和影响力;要多研究少开口,多学习少应酬,多办事少出头,多协商少独谋,淡薄名利,谨言慎行,努力维护自己良好的个人形象。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四)要强化求实意识,争当教研领域的行家。
严谨求实,争创一流体现了教研队伍道德规范的职业原则。教育家夸美纽斯曾尖锐指出:"不学无术的教师,消极地指导别人的人,是没有躯体的人影,是无雨的云,无水的源,无光的灯,因而是空洞无物的。” 这就是要求广大教研人员要踏踏实实,深刻牢固地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而不是浮光掠影,一知半解,要根据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动态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知识内容。教育工作是长周期的超前劳动,培养的是未来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面向未来,孜孜不倦地探求新知,动态地调整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做到自己的知识观念与社会和时代同步,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和挑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应该是文化人,在掌握专业理论这是的前提下,还要延伸自己专业外的纵向知识,拓宽横向网络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发挥知识的整体效应做到治学严谨,探索真理,坚持真理,严肃对待教学工作或学术问题,真正体现科学精神;要更新教育观念,确立超前教育,素质教育、开放教育、创新教育等新的教育观念;要敢于打破旧的思维定势,对教学、教改,科研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以新的视角,以新的观念,用新的观念,用新的对策去回答和解决,成为本领域的行家里手。
综上所述,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任重而道远,在苦练内功的基础上下功夫,教师作为天下特殊而又最伟大的职业,既要诲人不倦,也要当好良师益友,既要观念更新,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趋势,又要不断继承和发扬中国有序的传统美德。为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创造条件。为培养科学发展人才打下基础。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