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莫让“教学反思”虚设(1)

2017-09-10 01:12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莫让“教学反思”虚设(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关键词  教学反思 专业化成长 对话  &
关键词  教学反思 专业化成长 对话   
     反思是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路径之一。每一次教学设计和每一次课堂教学都有不完美的内容,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许多教育家和名师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但仔细与身边的老师们交流起来,却发现有真正形成自觉反思意识和习惯的同志太少。有的人仅有的几篇随笔只不过是应付学校检查的作品,甚至还有的是从网上下载来的;备课笔记中的教后小记只是大而化之、不疼不痒的文字,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只能用来对付常规检查用。试想,类似的反思又怎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莫说三年、五年,恐怕十年、甚至到退休也难以享受反思的乐趣。 
一、当前教学反思主要存在的问题 
    反思重数量不重质量。当前,许多学校的领导已充分认识到反思对于教师发展的意义,并在教师培养中作了安排,但多数学校只强调反思的数量,要求教后记的撰写,并没有在具体行动上进行引领和指导,学校也没有形成反思的氛围,导致老师们在对待反思上只有数量,完成任务为止。至于反思什么、怎么反思、如何改进反思中提出的问题,很少有老师真正去思考、去行动。类似的反思不仅不能改进教学实践,更无从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艺术,相反,却让很多老师视反思为累赘,成了老师们的“课业负担”。 
    反思缺少深度和思想。“本节课效果良好,通过生活情境、小组学习和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寥寥数语,形而上学大而化之,与其说是反思,倒不如说是一句话“影评”。类似的教后反思,没有具体的阐释和自己的看法,何以让实践有智慧的提升,又如何在自己日常的教育生活中形成教育思想?“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当一个老师没有了自己的思想,那只能在教育的园地里人云亦云、盲目机械地耕耘。只有认真关注每天的教育细节,思想的幼苗才能在反思中发芽;善于从具体中撷取最美丽的东西,我们思想的小树才能一天天长大。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反思没有理论的支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有的同志基本上不读书。“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要养成勤于反思的良好习惯,具有较强的反思能力,既需要我们增强反思意识,又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内涵,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只有在理论支撑下的教育反思才更有深度,更有价值。理论的“活水”来自于每天不见断地学习和阅读。尽管我们的工作时间紧,工作量大,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读书,但时间像是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是有的。只有读思结合,以读促思,教育反思才会有理论基础。 
    反思没有和实践结合。记得一位老师在《成长论坛》上发过帖子,痛斥学校的职称申报制度,埋怨学校评价标准重成绩不重教研。说自己一年来发表过近20篇反思类文章,在职称推荐中落选,而有些没有发表文章的老师却榜上有名。浏览这位老师在帖子上列出的文章题目,我们也就不想为这位老师“打抱不平”了,因为那些文章都是与课堂教学挨不上边的东西。我们不能说其不行,但一位老师如果把精力都用在了脱离课堂实践的反思上而荒芜了自己的“田地”,即使一年能发表100篇文章又有何意义?还有些老师,为撰写教育随笔,凭空杜撰和想像一些美丽的场景,但这些“罗曼蒂克”式的反思又能对老师的实践与智慧提高多少?课堂是老师的主阵地,老师的日常反思应着眼于课堂这一场景,总结所得,提出所惑,反思问题,做到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边提高。教师反思的成果应当是学生的发展,是自己的成长。 
    反思没有留下影子。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强调,不写教研文章的老师只不过是经验型的,而常写者则极有可能成为创造型的。苏霍姆林斯基就是从写教学日记开始,成为著名教育家的。他坚持不断反思结勤奋写作,教学日记积累了无数本,一生写了四十多本书,一百多篇论文,一千多篇童话和短篇小说。我非常欣赏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的话:“中小学教师,我是不大主张去进行对他们而言比较遥远的理论探讨,绝大部分的老师的科研可以是日记的形式,随笔的形式。”他认为写教育日记好处在于“能够自己和自己对话,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法宝。”很多老师注重了课前和课后的反思,外出听课或听名师报告也有自己的很多想法。凌乱的思考,暂时的顿悟,短暂的激情,有时会因我们忙碌的身影,昙花一现,稍纵即逝。只有将一颗颗散落的“珍珠”串起,我们才能收获美丽的“项链”,并从中体验工作的快乐,感受生活的幸福。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把我们的感动、我们的困惑,我们成功的探索、我们的希望变成文字,写成文章。让我们一起积淀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力图用真诚的文字,将平淡如水的岁月定格为永恒,教育智慧的芬芳自然从中流溢。如果我们能坚持每天写一篇千字教育日记,写它10年,就是3650篇,就拥有三百多万字的反思记录。如能这样,还愁不能成为科研型教师或教育专家吗?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