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教师的思维与学生的成长(1)(2)

2017-09-10 02:32
导读: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学者马斯洛提出关于人的五个层次的需要,这五个层次的需要是: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爱与归属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

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学者马斯洛提出关于人的五个层次的需要,这五个层次的需要是: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爱与归属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5据说是从第1到第5个层面逐级而上,越往高处就越有难度。一般人们通常能够达到第3层的话,生活就显得完满,攀上第4层是非常不容易的,那是因为你希望获得社会的尊重,则你必须作出令社会尊重你的贡献与影响。至于上升到第5层面的人可以说十分难得,他们在实现人生价值以及展现理想等方面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通常就是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等。可以设想,如果转变角度而言,我们说五种需要也是五种人生思维内涵的反应,它既可以贯穿人的一生,同时也是若干类型的人生境界和理想的写照。不同层面的思维引发不同层面的生存状态,这是值得人们深入研求的课题。

三、意识思维决定了人的所作所为。要当一名出色的教师必也首先具备有深度有品位的意识思维,否则,是不可想象的。

作为教师,谁不希望培养出社会有用之才?意欲实现这样的希望,必先反观自我:自己的思想水平以及道德操守如何?我们不应回避某种现实的现象,即有部分的教师对于认识自我提高自我方面的重要性认知甚微,有的甚至是不知不觉。这种现象不在少数,表现为对人的知识构成不甚了了,尤其是对于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范畴的知识缺乏兴趣和理解,造成了知识以及精神层面严重的营养不良,显得知识贫乏或知识失衡,最终会出现某种意义上的思想空虚苍白,人格迷茫,在很多问题上丧失了应有的判断力。此类教师是难以负起教书育人的任务的。归根结底,这是当代教育界存在的人文精神缺失的表露,长期以来对于教育本质的认知存在着偏颇以及摇摆不定的理解,这就难免出现某种局部但却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劣质”病症。

就某些情况的研究与分析来看,加深对思维内涵重要性的认知,提高思维质量,确有必要。换句话说,提升内在素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引起我们更关注的是,像这类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似乎还没有获得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应有的重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与教育都进入转型时期。新环境新事物对教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挑战,对此,教育界不仅要有适应性还要具备预见性。可以预料,如何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内在素质,如何升华其思想水平,将会成为更突出的问题。这里所说的素质与思想包括了专业与非专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人文精神。只有人文精神的存在和发扬,人们对于教育事业才会有深刻而全面的认知,教育思想以及教学水平才有可能不断地得到优化,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也才有可能获得合理的解决。我们大家都知道,教师与学生永远都是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种存在关系,这种关系在新时期的今天也会发生新的变化,这是必然与自然的。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努力钻研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转变气质,升华思想,认真探索师生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认识教师的思维是如何影响学生的原理,做到以更好的信息影响学生,让受教育者获得更为全面健康的成长。

注  释:

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146页。 

2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437页。

3钱穆:《论语新解》,巴蜀书社1985年版,第140页。

4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5刘烨编译:《马斯洛的智慧》,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第27页。

参考文献

1.李武林.西方哲学史教程[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

2.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潘伯鹰.中国书法简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

4.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教育大辞典》第八卷[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5.罗继才.欧美心理学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教材建设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践与探索(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