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教学秘书的管理方法(1)(2)

2017-09-10 02:32
导读:天下之事,必做于细,只有理清细节才能取得好的成效。才能在细致入微的工作中使社会放心,使学生安心。理顺教学管理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这

天下之事,必做于细,只有理清细节才能取得好的成效。才能在细致入微的工作中使社会放心,使学生安心。理顺教学管理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这是教学秘书责任,因此,要想具备细节意识和细节观念,首先必须树立教学秘书工作责任心。只有理清小事做好小事,才能真正发现细节、注重细节。小事不能小看,细节方显魅力。
确定目标,理顺每一项工作。每个人心中有目标,每个人肩上有担子,自然大家都会认真工作,都会尽心尽责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求得社会、学生和学校领导的认同。每个教学秘书潜意识里都会有自我实现目标的愿望,同时,实现自己树立的工作目标也是发挥自己潜能、提升自己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理清工作运行程序,分清工作轻重主次,理顺工作逻辑关系,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人手比较少的情况下是非常必要的。管理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目的是完成工作。理清和理顺工作关系是为了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进度。在理顺工作过程中也是思考的过程,只有在思考的过程中找到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提升自己完成工作的能力。如果一味地按照上面布置的任务进行工作,不结合本单位、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认真思考分析,往往上级的决策变为不切实际的计划,有时候工作起来也会陷入盲目,甚至会造成教学单位与主管部门在工作上不协调,配合不默契。我们在思考本单位工作目标和计划时,我们会认真的思考:上级有哪些这方面的文件,文件精神体现在哪方面,本单位的专业特点以及实际情况怎样,另外从管理学的角度还会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目标的定向功能。目标的定向功能是指目标能使人们的行为按照一定的指向进行。我们在完成过程管理的工作时,拟定一个计划和任务,就要根据上级文件和学籍管理文件精神确定这个目标。目标确定具体的事情就好办些。学生有了目标,便能按照目标的要求,集中自己的精力和智力去达到这个目标。比如我们在《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安排和要求》中强调,按照学籍管理规定:毕业班学生必须认真撰写毕业论文,参加毕业论文答辩,成绩合格才能毕业,学生都会花很多的时间在图书馆和院级资料室去查资料,主动征求指导老师的建议和意见,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认真撰写毕业论文。如果不作这方面的要求,一部分学生就会投机取巧在网络上下载别人的论文。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2、目标的激励功能。目标除了定向和控制作用,还要考虑目标的鼓舞和激励的作用。同样我们在强调毕业论文要自己撰写,要真实、可信。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的论文,不光评定成绩为“优秀”外,我们还要推荐为优秀毕业论文,还可作为学校优秀论文集出版。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这一要求。学生毕业论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反映,甚至有些毕业生就是通过自己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而找到理想的工作。
3、计划的可实现性和操作性。我们在给学生制定计划和要求时,往往从事情的难易度上要考虑,这样的计划可以考虑大多数人能完成。时间上也要有具体的要求,如果一个计划没有时间的考虑,要落实这个计划是不现实的。甚至在考虑时间和进度上,我们又做了具体步骤安排。如《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日程安排》中我们规定在什么时间进行资料的查找,什么时间完成初稿,什么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定稿,什么时间举行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学生完全可以按照我们制度的计划有时间,有目的,有步骤一步一步地完成或提前完成自己的任务。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事情要作好,必须有好的工具和方法。前苏联生理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谈到:“科学随着方法学上获得的成就而不断跃进。方法学每前进一步,我们便仿佛上升了一个阶梯,于是,我们就展开了更广阔的眼界,看见从未见过的事物。”我们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努力地探索好的管理方法,比死死的、不变的管理方法,它所产生的工作效果将更好,更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合宜.秘书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2.钟仕伦,李树勇.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反思与实践.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3.朱永新.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东南大学陈怡教授.关于教育本质、课程体系和通识教育的思考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教师的思维与学生的成长(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