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最新成果教学(2)
2017-09-10 03:14
导读:第一,怎么认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无用论”。任何理论和学说,都不可能是百科全书式的词典,指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能解决一切现实中的问题,是典
第一,怎么认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无用论”。任何理论和学说,都不可能是百科全书式的词典,指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能解决一切现实中的问题,是典型实用主义的幼稚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反对将他们的著作当成照方抓药的圣典经书。因为,要把理论变成现实,除了理论本身需要完善外,还需要有一系列中间环节。但无庸置疑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对于我们研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是普遍适用的。同时也必须承认,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都带有写作时代的某些特征,个别观点会失效,但包含在其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立场是不会过时无用的。这里,重要的是要学会在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透过具体的历史条件,把握其中的普遍原理,并善于将这些原理转化为现实。
第二,怎么认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过时论”。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一定历史阶段的物质生产条件出发,全面科学地揭示了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本质、运行规律和主要机制;现代世界范围内的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从当代垄断资本主义出发,较全面地科学地揭示了多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本质、运行规律和主要机制;我国历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理论,较全面地科学地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本质、运行规律和主要机制。所有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并没有过时,而是能够较全面科学地解释资本主义各个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本质和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虽然以开创性者马克思的名字命名,但是,不应当狭隘地把它理解为属于个人的经济思想,而应当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历史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科学思想的结晶,具有强烈的与时俱进性,对现实问题具有抓住本质的深刻解释力,并能指导当代的社会实践。
大学排名 其次是对西方经济学的认识问题。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不可能成为像数学或
物理学那样的“真科学”,不可能成为或等同于自然科学,它不是超政治或超阶级性的学科,它代表着一种意识形态。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诺思也认为“意识形态是普遍存在的,不限于哪个阶级”;“马克思认为,‘意识’依赖于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这一见解是解释‘阶级意识’发展方面的一项重要贡献[9]”。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既有西方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又有西方市场管理的经验总结。一方面,我们要看到,西方经济学各个流派的立场、观点与方法,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都是站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而服务的。这与我们社会主义的基本立场是背道而驰的。另一方面,还要看到,西方经济学在市场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上,有一定的科学性,需要我们借鉴和学习。当然,管理方法的借鉴和吸收也必须考虑到中国具体的国情。对西方经济学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不崇拜,也不排斥。笔者很赞同一代经济学宗师陈岱孙教授所指出的:“西方经济学无论如何,是植根于西方国家、社会经济的产物。中国的实际在种种方面和西方实际大不相同。要借鉴、利用西方经济学一些理论分析解决中国今日面临的经济问题,我们不但要排除其在本国实践上已证明为谬误者,即使对在其本土已证明有成功经验者,我们也得详察其是否适合中国的国情[10]”。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最新成果进头脑的关键是教师
好的教材进入课堂后,教学环节至关重要。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如果教师队伍不行,教材再好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最新成果进头脑的关键。笔者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首先,教师要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同西方经济学一样,既是一种学术,又是一种信仰。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三者中,韩愈更强调“传道”,认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学中的“道”就是马克思主义信念。教师要传这个“道”,必须自己首先坚信这个“道”。自己不信,焉能让人信。因此,教师必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情传播、真诚实践”。
其次,教师要加强业务学习。授业就是要求教师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作一种学术来传授,这就要求老师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学术和意识形态两个领域都能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如果仅坚持了马克思经济学作为意识形态主导地位这个“道”,而没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核心理论这个“业”,则会架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遑论传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教师的大忌。
再次,教师要加强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的研究。2002年12月18日,胡锦涛同志在同中央党校校委座谈时,从党校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党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培育和弘扬优良学风,加强党校队伍建设,坚持从严治校,加强对党校工作的领导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党校工作的九条基本经验[11]。党校教学对象决定了党校有特殊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必须坚持党校姓党,既要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扬党校的优良传统;又要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党校工作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同时,党校又是学校,党校工作中既要遵循一般教育规律,还要遵循党校教育的特殊规律。党校老师必须充分认识干部教育的教学规律,在掌握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右图显示了中组部培训中心做过的干部培训调查的结果。从这个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最受干部学员欢迎的授课方式是研讨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因此,我们要加强这两种教学方式的组织和实施的研究,同时,也要积极研究其它的教学方式。
中国大学排名 最后,教师要坚持求实的治学态度。这里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邓小平说:“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邓小平选集》第三卷,第382页)“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选集》第二卷,第126页)实事求是是我党的一贯传统,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者应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就是要求我们摒弃一切假大空的说教,不回避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坚持用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原理去解释现实经济中的具体问题。二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长点和生命力所在。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学生思想状况和普遍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运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丰富生动的实践,结合当代世界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来解答学生迫切要求回答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让学员接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7.刘国光.对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一些问题的看法[J].高校理论战线,2005;(9)
2.王东京.驾驭经济学的理论支点.文汇报[N],2004
3.董瑞华.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与时俱进.海派经济学通讯[J],2004;(1)
4.黄平,崔之元.中国与全球化:华盛顿共识还是北京共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5.曾庆红.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关于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J].求是,2007;(6)
6.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取得重大进展[N].光明日报,2007
8.裴小革.国外学者如何看待《资本论》[J].求是学刊,2002;(6)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9.诺思.
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10.陈岱孙.对当前西方经济学研究工作的几点意见[J].经济学动态,1995;(11)
11.请参见曾庆红2003年9月25日在全国党校校长会议上的讲话“努力开创党校工作的新局面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更好地发挥重要作用”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