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中部门定位的文化内涵(1)(2)
2017-09-12 02:43
导读:三、文化的层次性是部门定位的根据 正如学校工作的层次性需要部门分工一样,文化的层次性也需要在学校各部门的分工中获得体现。这里我们抛开学校
三、文化的层次性是部门定位的根据
正如学校工作的层次性需要部门分工一样,文化的层次性也需要在学校各部门的分工中获得体现。这里我们抛开学校整体工作在管理方面的要求,而专注于校园的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一种立体的文化,我们以任何单一层面去构建它,都无法真正的建立起来,它绝不是某一部门的工作,而是学校整体工作中的一个系统,系统中所包含的各种因素、各个环节,需要分解到不同部门来共同实施和完成,涉及校园文化建设的最基础,最有规定性的东西就是制度建设,制度建设的文化内涵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制度对文化建设的规定,二是制度本身的文化因素。第一个方面是对于校园文化以制度的形式进行硬性的规定,这是总的导向。第二个方面是在各种制度中都要渗透文化的因素,使制度具有两种功能,一是对于具体工作的规定,二是对校园文化理念的寄寓。这些工作必须由能够代表学校的行政部门参与并由党委会通过。在这里即要确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又要规范出实施的方式。教学部门承担着具体的文化实施工作,在教书的过程中,通过文化渗透达到育人的目的,其它部门则要根据学校
规章制度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根据教学部门教书育人的需要,结合自己部门的职责,承担起自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应承担的责任。人事部门配合教育部门强化教师的文化修养,改变个别教师有知识无文化的倾向。
办公室则要配合教学工作强化校园的文化环境及背景建设,学生工作处则配合教学部门的教书育人要求,侧重于将文化的理论修养,转化到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中。文化的这种层次性和多面性,要求必须由多部门通力协作,互相配合才能够完成。因此,文化的层次性是部门定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必然要求。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四、校园文化建设中部门定位是学校拨乱反正的必然要求
在目前的许多高职院校中,部门定位混乱的情况较为普遍地存在着,由于忙于规模扩张,忙于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争取急功近利的主动,人们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立竿见影的硬件建设上,忽略了或尚未意识到软件的意义。因此,校园没有文化、缺少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设计方案,也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这就导致了整体的学校教育,在相当程度上游离了学校工作的最终目标,长此以往,学校即使有出色的硬件设施,也将会由于软件缺乏的原因而导致教育的失败。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软件建设的基石,在目前阶段的高职院校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作为学校总体工作的一个系统,是任何一个具体部门都无法独立完成的,同时,它的层次性特点也要求在学校工作中进行部门的分解,通过分解和合作达到系统的完善。由此,部门定位也具有了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理清具体部门的工作范围和职责,避免责任不清相互重叠,互相推诿的弊端,使管理责任清楚,分工明确。二是从更长远的角度适应于文化层次性特点,强化管理的文化内涵,提高管理层次。就目前情况而言。高职院校从硬件建设中强化自己的竞争能力是无可厚非的,但要确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强化软件建设,当务之急就是对管理的混乱局面或混乱因素进行拨乱反正式的调整,一方面通过调整使学校工作有序化,减少磨擦增加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调整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奠定基础。部门定位是有效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只有强化了软件建设,使软件与硬件相互对应,硬件设施才有实际价值和意义。没有软件的相辅硬件是没有灵魂的驱壳,不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且与软件的缺失成为对比,使学校的整体品位下降更为显著。因此,文化建设中的部门定位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校园文化建设中,部门定位具有鲜明的文化意义,部门定位和文化建设都是高职院校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两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互动关系,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要求部门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和定位,反过来部门的分工和定位又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顺利而有效开展。同时,它们共同构成了一种学校管理体制,完成强
化学校竞争的目的。因此,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议论基点的论题中,部门分工和定位是具有鲜明的文化内涵的。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杨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