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一)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表明,劳动力文化教育水平是制约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受教育程度越高,思维相对开阔,越易于掌握新工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越易于接受新事物,适应新的工作和环境,具有更强的自信和更高的收入预期和社会预期以及更多的创新意识和探险精神,越易于实现转移。反之,受教育程度越低,越难实现转移就业。文化层次越高,劳动技能越强,发展潜力越大,劳动报酬也越高,农民转变为市民也就越快。职业教育作为与农民自身素质基础最符合、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联系最直接的教育方式,已成为农民素质提高、向城市化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因此,职业教育已成为提高劳动力技能、技术和智力的重要手段,是农民向市民过渡的“传送带”。
(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在城乡统筹中,通过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与科技优势,将高校的人才优势转化为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智力资源,将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加快农业发展步伐的强大生产力,将高校的先进思想文化转化为培育广大农民崭新人文精神的先导力量,从而促进农村科技进步,推进农村现代化,进而有效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三)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城乡统筹发展需要改变产业结构,尤其是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教育不仅有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会促进和拉动农业、工业与建筑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还可以促进经济结构中就业结构、城乡经济结构等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优化。通过教育推动就业结构的调整,可以改变原有的城乡经济结构,使之趋于合理,以此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再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教育培训,一方面,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农民数量;另一方面,使部分农民从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中,促进从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四、教育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具有保障作用
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就要促进社会公平,以保障城乡统筹目标的实现。教育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对此具有保障作用。受教育者的权利平等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通过实施教育公平,使城乡居民子女享受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从而促进城乡权利平等。
(一)促进城乡社会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当今社会,教育具有改变人的命运的价值,因而教育公平不仅关涉到当下个体合法权利的实现,而且影响着个体潜在利益的获得;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和子孙后代,因而教育公平不仅体现着当下社会正义普遍实现的程度,而且关系着社会全体成员对未来社会的基本信念和主要期待。通过办人民满意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可以为城乡统筹发展奠定社会公平的基础。
(二)促进城乡权利平等
统筹城乡教育公平发展,使城乡公民有一个公平的发展前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条件。在现代社会,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精英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重要人权。体现教育公平,是制定教育政策和教育制度的首要价值取向。一是建立适应城乡统筹要求的教育制度,即建立城乡统一的教育基本制度。从制度上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机会均等,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保障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二是实行教育政策的重点倾斜。通过加大对农村教育的帮扶力度,关注弱势群体、外来流动人员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教育问题,赋予农民工及其子女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受教育权。通过统筹城乡教育,从政策和制度上促进受教育者的权利平等,进而有力推动从整体上实现城乡权利平等。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总之,城乡统筹发展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是城乡统筹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要把教育纳入城乡统筹发展的大系统中,充分发挥好教育的基础作用、引领作用、推动作用、保障作用,为城乡统筹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邓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