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与方法”的定位(1)(2)
2017-09-14 02:38
导读:2.从目标式策略向多向式策略转型 目标式策略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一些“定论”,比较注重知识结果的讲授,“识记”是教学的主要方式。而多向式教
2.从目标式策略向多向式策略转型
目标式策略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一些“定论”,比较注重知识结果的讲授,“识记”是教学的主要方式。而多向式教学策略认为,解决问题是学校教育的中心,比较重视对知识发生过程的探究。多向式策略可以是学生自己给自己发问发现,比如我的作品为什么总是不生动等等。也可以是老师将教学内容转变为各种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和表达活动,最终将教师要教授的内容转化为学生想学习的内容。由于发问包括着或预示着各种各样的答案,会产生思维的分化、交流和碰撞,因而会加深学生对美术观念和技法的理解。发问同时还具有挑战性,可以使学生注意到以前未注意的事物,刺激思考活动,诱发和促进表达的发展,从而深化了学生的主动性思考和投入式学习。
多向式策略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在目标式教学中,结论经常是唯一的。学生也往往相信教师的结论绝对正确,而教师也常常以权威者自居,这对培养学生多元思维是不利的。而美术教学是远离单一化的领域,应尽可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发表不同意见,训练学生作多角度、多侧面的探讨,培养批判精神。
3.从技术式策略向情感式策略转型
对于未来的人才而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比知识、能力更重要。情感态度目标在美术教学中更是重中之重,这是由美术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
学生在美术活动中需要用美术的手段来表现他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和看法,美术创作的本质就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象化过程。美术作品的形式也是创作者个人的情感、态度形象化的反映;最重要的是美术活动其实是美的感性显现,美感的养成是必须与美术教学活动融合为一体的;同时,美术对于形成学生富有开放性和宽容性的现代文化心态和审美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根据我们对海南高校的调查结果发现,高达95.4%的老师只重视培养美术技能,而不注重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更不会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了一个很严重的结果产生:在被调查的学生当中,大一学生对美术感兴趣的高达97%,大二学生对美术感兴趣的有56%,而大三对美术感兴趣的只有26%了。可见,在这样的状态下,老师专业水平再高,恐怕也是徒劳无益的。
4.从主导式策略向互动式策略转型
要实现美术创作的真正自主性和创造性,首先必须彻底改变教师主导型的师生关系,将教师的“园丁”角色转变为“助产士”的角色,让学生和教师成为教学的“主角”,共同参与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由知识传授者、学生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在美术课堂上的作用不是示范一张好的作品,而是要创造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和学生一起共同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美术学习的能动策略。
教学理念的提出和方式方法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彻底解决的,它需要研究者和实践者长期的摸索和持之以恒的概括与总结,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上述思考与研究,目前仍然处于相对粗浅的探索阶段,假以时日,必然会在更深远、更宽广的认知领域得到更为系统全面的研究结果。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建立在区域教学思考与研究的基础上,更为深入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探索,必然会取得更为成熟的教改经验。
注释:
①约翰·基西克著.理解艺术.海南出版社,2003年4月,第394页.
②约翰·基西克著.理解艺术.海南出版社,2003年4月,第452页.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③(捷)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卷首语.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叶仄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