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人的和谐发展与我国教育目的的重构(1)

2017-09-16 01:55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人的和谐发展与我国教育目的的重构(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 要]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得到和谐发展。人的和谐发
[摘 要]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得到和谐发展。人的和谐发展包括个体的身心、个体与群体、个体与自然环境、个体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四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目的走过了一条从自失到自思,进而自省的阶段。目前,应以人的和谐发展为内核,以主体性教育为重心,对我国的教育目的进行重构,进而解决教育目的的内外矛盾,实现人的个体主体性与类主体性的自由融合,使人的发展走上一条幸福之路。
  [关键词]教育目的;和谐发展;主体性
   Abstract: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education is to make people gain harmonious
  development, which includes four aspects. By reconsidering and analyzing the educational aims since the foundation of P.R.C, 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 educational aim should be reorganized. It should center on man's harmonious development
  and the subjectivity education for resolving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tradiction of educational purpose and amalgamating freely individual subjectivity with
  community subjectivity.
  Key words:educational aim; harmonious development; subjectivity
  
  当今中国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中西方文化观点、思维方式、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等都在这一刻发生着强烈的碰撞。佩鲁等人所说的“人的革命”已经开始,并且这场革命正逐渐成为我们所面临的21世纪的主题。马克思曾说过:“整个人类历史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1]教育的根本功能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人要在这场革命中完成自身的生产与提升,必须依托教育这个人类社会进行遗传的生命支点,而教育目的的确定则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规定。无论是素质教育,抑或是创造教育,都是强调以人为本,试图通过教育使人得到“和谐发展”,向着更自由的空间迈进;并依循着这种“和谐”的轨道,通过发展,使人真正成为人。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一、教育目的的实质与建国后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
  
   教育目的的实质是什么呢?笔者以为,教育就是要使每一个人对“为何而生?”、“如何生存?”作出自己的回答,教育目的应从人的角度入手,是对人的生存型态的规定和期盼。人是怎样的存在,站在社会与个体不同角度对人的存在型态的理解也各有差异。教育目的中有“社会本位”和“个体本位”的争论也就不足为怪了。然而有一点是肯定的,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体,对人的生存型态的规定都不可能是定型的,除非人已是非生存之态。人永远不会满足于自己所已拥有的任何规定性,而是力求创造出自己新的规定性。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同样不愿意人停留在“旧”社会的规定之中。从这一点上看,社会与个体在教育目的理解上又是统一的。因此,人怎样存在,不仅是人生的终极问题,也是教育的终极问题,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人的生存型态趋于完美和协调。反观建国50多年来的教育历程,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是教育目的的自失阶段。两千多年的封建儒家教育思想,始终把教育当作“助人伦”的工具,教育成为政治的附庸。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文化中的负面因素在建国以后没能从人们的心底根除,反而是几乎从骨子里被接收过来,形成一种痼疾,加之教育上多是照搬了苏联模式,未能结合中国的实际,人的主体性无法得到应有的发育,教育目的应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被抹杀了。虽然在教育目的的规定上强调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左”倾带来的失误,特别是“文革”十年对教育的扭曲和摧残,教育培养出的人是典型的政治产品,个人价值几乎丧失殆尽。此时的教育目的只不过是一个无法企及的理论假设。在这一时期,人使教育迷失了方向,并最终使人迷失了自我。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二是教育目的的自思阶段。20世纪70年代,我国哲学界率先发起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进而引发了教育理论界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争论,人们开始冷静地反思历史,重估历史价值,并尝试着进一步重新认识自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所发挥的其它社会子系统所无法代替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在回顾和咀嚼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同时,又把目光投向了西方教育理论的研究上。显然,建国初期所提出的教育目的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育必须反映出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智力要求。许多新的教育理念为人们所接受,教育也因此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然而,这次讨论却终究蜻蜓点水般令人遗憾,表面繁荣的教育现象背后隐藏着深层的危机。在西方适应论和工具论理念的冲击下,教育目的逐渐走向狭窄,并表现出对人的精神状态和文化素养的忽视。教育成为经济的附庸,从而造成了人格发展上的缺失,教育目的依旧蜷缩在外在因素的阴影下。
  三是教育目的的自觉阶段。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把矛头直接指向人的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是对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中的深层危机的一种担忧和理想愿望的期待。杨叔子先生对经济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的人的培养方面的影响归结为“五精五荒”——“精于科学,荒于人学;精于电脑,荒于人脑;精于网情,荒于人情;精于商品,荒于人品;精于权力,荒于道力”[2](P1-3)。并阐明“五精”之正确与“五荒”之错误的根本在于“荒于人学”与“荒于人文”。同时指出,“当前我国大学教育中存在‘五重五轻’现象: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书本,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重功利,轻素质。‘五轻’的根本在于轻素质,主要是轻人文素质,轻教育要教化人与塑造人这一‘在明明德’的本质功能,而教育陷于急功近利的狭隘的功利主义囹圄之中”[2](P3)。这虽然批判的是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但又何尝不是基础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在专门教育中的延续呢?又何尝不是狭隘的功利主义思想对教育目的的误导和扭曲呢?教育目的处在一个功利与人文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的阵痛时期。应该说,今天的教育是教育的“自觉”时期,而教育的自觉其根本是“人的自觉”,表现为人对自身价值的重新定位和再认识,表现为人对自我发展与自身发展的超越性追求。高扬人的主体意识和人的自我意识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素质教育和创造教育成为炙手可热的焦点,这意味着对人的“应然性”的深切关注,无疑是令人振奋的。

共3页: 1

论文出处(作者):李国毅
上一篇: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索(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