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后现代教育理论与法科学生创新目标的藕合(2)

2017-09-17 02:58
导读:三、如何培养法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多元“视角主义”的培养 “解释世界的方法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后现代主义者对任何教学现象或问题的解释都不

  三、如何培养法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多元“视角主义”的培养
    “解释世界的方法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后现代主义者对任何教学现象或问题的解释都不是一元的、单向度的,而是多纬度、多视角的。这样,教学研究就不再是对一致话语的追求,转而开始寻求多元的、创造性的解释。这种多元化倾向不仅表现在对意义的追求上,而且也表现在研究结果的陈述方式上。后现代主义教育强调差异性,因材施教不再只是一种教学方式,而是被提高到本体论的高度。“你可以把生命保守在形式的滚动中,但你不能将同一生命永远封闭在同一模式中”。学生的能力和个性都存在着差异,学生差异具有发展的动态性,后天的努力可以改善和弥补先天的不足。差异教育就是要注重个性发展,不仅承认差异,而且要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正是差异为更高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因为它为人类的精神历险提供了驱动力。而传统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规格,统一要求;评价学生的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在评价内容方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行为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评价或相对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在评价功能上,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而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所有这些都表明了差异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的必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素质。后现代主义为我们的教育变革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使我们看到传统教育的缺陷,更好地理解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内涵。
    (二)以实践性教学推动法学教育的创新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现代教学研究范式所推崇的理论建构,在法学教育中尤其突出,大量的假问题、假理论一到实践就现原形。后现代教学由解释替代理论建构,一方面去除了理论高于实践的权威地位,为解决长期以来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教学中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它结束了研究者试图置身教学过程之外,且把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当作教学的真实面貌强加于教学因素的状况,促使研究者真正深人到教学过程中,在参与中进行研究。让教育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对实践的真问题的解决来推动理论的创新、教育的创新,因此,任何打着创新旗号或以创新包装的教育改革只能使人反感。实践并非事必躬亲甚至直接干粗活,美国多数法学院采用了网络化的法律数据库,使得法律图书馆的使用分为两个区:一是传统的“书架区”,二是“计算机区”。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集中在计算机区,导致书架区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正在减弱。在发达国家,网络科技进人法学教室已经越来越普遍了。也许通过网络与社会直接连通,教师、学生直接面对社会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既能直接服务于社会,又能防止理论走偏,还能减少“为实习而实习”的所谓实践—现在不少学校由于考虑节省经费、学生为了躲避没有实际意义的“假实习”,实习课程连形式也很难保证了。法学本科生、研究生不知道如何代理和审理案件,既做不了律师、也当不了法官并非新闻—如果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不能够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或者说法学不能解决真实的实际问题,谈创新则无异于缘木求鱼。教育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欣赏的风格。学生在教育当中所接受的知识,能够让他们发现这些知识有助于他们理解一生中遇到的、构成他们生活的种种事件,能够让他们体验发现的快乐。我们的法学教育要传授与知识掌握者的生活有特别关联的知识,所传授的是对思想的力量、思想的美与思想条理的深刻认识,从而领会这些思想对理解生活的作用。因此,教育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必须有用,教育若无用,它又何成其为教育?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三)培养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由于教育是训练对生活的探索,而研究则是智力的探险,成功的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必须有某种创新,这种创新体现在要么知识本身是新的,要么原有知识在当前有某种创新的运用,创新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大学学者作用的发挥,因此,就大学作用而言,它应该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主要机构。理性主义的标准化、工具化、操作化、整体化以及精确性造成了技术统治的冷冰冰的非人化倾向,由此反思我们的教育传统,更多强调的是理性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情感、社会责任以及人文教育,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刻板单一,学生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内心情感世界成为无人呵护的荒原。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怀着一颗真挚的爱心去关心学生,深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并通过人身以示范。这样,学生也会对人生充满希望和偷快,对他人充满爱心;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的情感,克服自卑,增强自信、自尊和自豪感,将教育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意愿和自主的行为。作为法学教育,尤其要有法律的伦理。法律追求正义、公平、秩序、效率等基本理念,让学生具备高尚的法律道德,不至于因精通法律而危害社会,或成为社会秩序的破坏者。法学教育要使学生形成忠于法律,忠于事实,忠于社会的高尚情怀与品德,这是法学教育培养人才的又一基本要件。如果我们承认法律是一种对社会实际生活有用的价值体系,那么对法学教育清醒的认识便是,法学教育目的中除含有法律学问的教育外,还包括法律特有的道德、人品的教育,因为法学不完全是关于法律的体系与理论化要求,而主要是探讨正义与权利的科学,这是法学的特质。因此,法学教育有共同的基本要求,受教育者以维护法律正义为荣,以法律为信仰,形成法律特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大学扩招、学校各种活动蓬勃开展的时候,建设一支充满想象力的、探索知识的法学队伍是间题的关键。教师鼓励学生从事研究工作,引导、支持学生探索知识,同时,还要帮助他们摆脱限制和约束,这样才能获得想象力,才能变得更加成熟。有了被想象之光照亮的具有学术知识的教师,学生才有希望获得想象力。当然,具体来说,法学家与法律家是不同的。法律家主要是指通过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来解决具体问题,这主要是为社会造就一大批合格的法官、检察官、律师、行政执法者等等。法律家则含有法律特有道德、人品的追求,来实现法治的目标,甚至有为法律家立法、为人民请命的崇高使命。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体育教师在学校实施健康促进中的角色定位(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