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 要】 本文论述了“乐学”的内涵,并结合当前社会中学生厌学的现状和原因,对如何实施“乐学”教育进行了初步探索。从调整教育观念,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减少学习焦虑程度;创造乐学小环境,人际关系零距离;提供参与机会,体验快乐学习;创设乐学情景,实施快乐教学等方面论述了如何乐学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 乐学 厌学 教育
1 “乐学”的内涵
中国古代教育家对乐于学习早有认识和提倡。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好之、乐之,这就把乐于学作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此外,孔子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入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正表达了这种乐学的境界。刘宝楠在其《论语正义》中断言:“不改其乐,正谓不改其好学之乐……乐其有得于己也。”在刘先生看来,此“乐”源自于“学”,但其重点强调学习结果(有得于己)之乐。钱穆直言:“所学即学其乐,所乐亦乐其学。”这里“学其乐”实则可以理解为学中自有乐,是过程之乐,而“乐其学”是因学而乐,是结果之乐。明代学者王心斋所写的《乐学歌》“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更是从哲理高度阐述了快乐心理与高效学习的辩证关系,视“乐”与“学”为有机的整体。
2 学生厌学的现象及原因
2.1 直接原因——课业负担过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做的系列调查研究显示,91.7%的中、小学生父母希望孩子获得大专以上学历,其中54.9%的父母希望孩子读到博士学位。另外,83.6%的中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在前15名,这样的期望和要求使得大多数父母非常重视和关心孩子的学习,经常辅导、检查功课、布置额外的作业。调查发现,65%的中小学生父母给孩子布置过学校以外的作业,其中,88.4%的小学生父母给孩子布置过额外的作业,50.9%的中学生父母给孩子布置过额外作业。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2.2 间接原因——把孩子当成一场赌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曾提到:“中国儿童教育的症结集中体现在大包大揽和高期望值上,而这两点又都可以归为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和宠爱。”这番话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如果是父母灌输给孩子从小要关心时政是一种悲哀,给孩子灌输太多和他们年龄不相符的东西势必给孩子造成过多的压力。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延长班、繁重的课业使得孩子没有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父母甚至不敢给自己孩子哪怕每天一小时的自由时间,原因是孩子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其他孩子每天的学习时间是10个小时,那么自己的孩子也要学习10个小时才行,除非自己的孩子智商比别的孩子高,但是这种假设成立的机率微乎其微。父母完全把孩子的将来当成是一场赌博,而父母和老师则成为这场赌博的帮凶。
3 “乐学”的教育策略
3.1 调整教育观念,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首先要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备课、上课及课外辅导等环节,既要考虑学生知识的接受,更要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的提高。其次,建立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意识,教师要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和谐关系,学生不再是被批评管教的对象,而是教学的伙伴,是教与学的共同体。第三,建立学生平等意识,但对学生要差别化对待。
所谓平等,即无论什么学生,人格平等,都是人,都可以成为一定的人才;所谓差别对待,这就要求教师对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标准,有了这样的前提,每位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才可能得以保障,乐学才有了产生的土壤。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