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全面认识和落实“双证书”或“一书多证”制
实践证明,在高职院校对学生实行“双证书”或“一书多证”制,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我院从1993年起,全面实行“双证书”或“一书多证”制。从学生获得证书的等级来看,层次比较低,远不适应用人单位和知识经济时代对应用型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仅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为例,大批学生只能通过一级、二级考试,而能获得更高级别证书的学生却寥寥无几。这势必会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更重要的是会影响高职院校的形象。
我国高职教育是在高中文化程度基础上,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它相当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的LEVEL5B。高职院校毕业生不仅获得的毕业证书应达到这一标准,而且获得的“双证书”或“多证书”也应达到与此相应的标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应获得具备高中文化程度方可获得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才是名副其实的“双证书”或“多证书”。因此,高职院校应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同时,我国劳动、人事部门也应制定出与LEVEL5B相适应的职业资格标准或明确原标准等级中哪些达到了LEVEL5B的标准,以使高职院校学生对如何做才能获得“双证书”或“多证书”心中有数。这也是与国际接轨的要求。
三、结合实际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不仅是实现高职教育教学计划的关键,更是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的关键。在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曾采取从社会上公开招聘一批“双师型”人才作为专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的做法,此举对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从长远看,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需对此做法进一步提高认识。
1.“双师型”不仅仅是对师资队伍的要求,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手段的要求,即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接受“双师型”教育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这完全可以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验、实训、实习来完成,并非由一个既懂理论又懂实际的个体“双师型”教师来完成,而是由一所高职院校的整体“双师型”师资队伍来完成。
2.随着青年教师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以及新岗位的不断涌现和岗位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让这些教师完全达到本专业“双师型”的要求难度比较大,但各专业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理论学习以及不间断地到各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来接受“双师型”的教育。
3.在地方高校,让教师完全达到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经济师等)的要求也不现实。在职称评定上他们往往只能占一头,而另一头则与标准要求有一定差距。但这一点完全可以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聘请占另一头的师资来弥补。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建立和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并全面提高专业课教师和实习、实训基地指导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真正使学生接受“双师型”教育。
总之,在研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今天,有必要结合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思考这些关键问题的内涵、外延及其流变,做到准确把握,以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