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2017-09-24 05:53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内容提要】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容易与市
【内容提要】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容易与市场机制相联系的教育种类,但中国的职业教育却在市场化的道路上经历了先盛后衰的过程。本文作者力图用新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对我国职业教育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市场化”的制度变迁过程予以考察。
【摘 要 题】职教史
【关 键 词】职业教育/兴衰/制度分析/市场化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专门职业技能的人才为目标的。因此,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容易与社会、市场相联系的教育种类。但是,回顾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却发现这一原本能够最好适应市场的教育种类却没有得到兴旺的发展,笔者以为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我们把兴办和从事职业教育的院校作为一个组织群落进行研究,揭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制度学含义。职业教育具有内容多元化、结构多层次、城乡发展不均衡等特点,因此,我们只能择其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进行研究。我们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过程中也会涉及少量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容。
在考察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利用新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对其市场化取向的兴衰加以分析,我们发现,中国职业教育之所以会走出这样的轨迹,是外部力量和内部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外部力量包括:政府的作用、高等教育“市场化”制度变迁的影响以及市场的作用;内部力量则表现为职业教育组织内部一些重要条件的缺失。
中国职业教育的兴旺依靠的是政府的扶持和市场的需求,以及高等教育因自身发展不完善而留下的发展空间;中国职业教育的衰落则缘于自身缺少制度化的努力以及高等教育“市场化”制度变迁的稳扎稳打和成功完成。也就是说,中国职业教育始终没有完成市场化的制度变迁,只是单纯地依靠并满足于政府的倾斜政策和资金划拨,以维持存在和发展。这使得它既无法长期稳定地从市场中吸纳资源(生源、办学力量、信息等),也无法有效地将资源(毕业生、信息等)反馈市场。而中国职业教育依赖并满足于这基础不牢的兴旺的原因在于,其内部没有形成压力团体,没有精英力量的支持。对此,下文将予以详细分析。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一、中国职业教育的兴衰过程
文革期间,以江青为代表的政治集团批判刘少奇提出的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使得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停办下来。中等教育前期和后期的衔接,由多项变为单项,几乎所有的初中毕业生都升入普通高中。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中国的职业教育也开始恢复和发展。我们将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但是需要说明的是,阶段的划分是以全国的整体情况为依据的;由于各省市、各地区的职业教育有起步早晚、发展快慢之分,所以个别地区和事件并不完全与之对应。大致说来,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恢复阶段
这一阶段从1978年开始,至80年代中期结束。这一阶段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政府和市场共同要求并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恢复和发展。
(1)政府恢复了职业教育的合法地位,并在政策和资金予以扶持。
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中等教育要有计划地多举办各种门类的中等职业教育,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多方面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大量中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1986:182.)之后,中共中央就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频繁发布文件。最重要的文件是1981年5月批转的《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报告》明确了职业中学的性质、学制、教学内容以及培养目标等。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很多政策,如北京市《关于当前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几点意见》、辽宁省《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这些文件不仅使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了政策依据,还有效地为职业教育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如在招工用人方面给予倾斜性政策。共6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