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以上这三种情况,说到底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生产”的片面理解,忽视人是作为有生命、有灵魂、有思想、有个性存在的个体;忽视人的本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忽视人的发展的真正含义。如果我们的教育一再片面理解“人的生产”而偏离教育“使人成为人”的轨道的话,那么我们的社会将最终走向停滞发展的深渊。因此,我们大声疾呼: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人的生产”,让教育重新走上塑造完整人类的正轨。
(一)实施人文教育,塑造精神家园
教育本是对人的教育,是对世界上惟一有理性和灵魂的人的教育。“有灵魂的教育意味着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类永恒的价值:智慧、美、真、公正、自由、幸福和爱”。但是从前面的论述中我们清楚地发现,现在的教育只教会人“何以为生”的知识和技能,而放弃了“为何而生”的内在目的,放弃了对人的自由心灵的塑造。人的完善性被肢解,日益成为马尔库塞笔下的“单向度的人”。因此,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类都在呼唤精神世界的回归,呼唤“灵魂对灵魂的碰撞”的人文主义教育。一般而言,人文社会科学是由哲学、文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学科所组成的庞大的学科群,它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科学。而人文教育就是通过“人学”知识的传递,关注人的精神、文化、价值、观念等问题,使人获得人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认识人的本质,为人类建构一个有意义的世界,塑造一个精神家园,使人类的心灵有所安顿、有所归依,从而形成一种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价值体系,形成一种人文精神力量。这不仅有助于保证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增长,而且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一种校正、平衡、弥补的功能,它更符合人类自身的要求,并造福于人类及后代。因此,人类要进行“人的生产”,就必须了解并真正懂得人类自身的科学──“人学”。实施人文教育就是让人认识人的本质,确立具有历史合理性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的“人的生产”。
(二)开展终身教育,完善人的发展
要进行完全意义上的“人的生产”除了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教育外,还应在走入社会后进行继续教育,这就引进了终身教育的概念。法国学者保罗·郎格朗提出的终身教育思想也许是20世纪教育理论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里程碑。这种“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延续性教育”,已经在现实社会中显示了其重要性及必要性。因为信息化社会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已不能满足他一生的需要,只有不断学习,接受终身教育,更新和补充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并确保自己的生存及发展。所以从1972年的《学会生存》到1996年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教育委员会向全世界日益强调终身教育是通向21世纪的一把钥匙。终身教育不仅反映了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在现实社会中充分凸显了人的地位。因为这种教育以人的终身发展为终极目标,贯穿于每个人一生的过程,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随时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它能最大限度地完善人的生命,使人性的光华在教育中得以闪现,人因此而得以全面、和谐、自由地发展。所以我们的教育,无论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成人教育都应该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加以认识。
(三)开展“人类自身生产”教育,加速人类的发展
这里提到的“人类自身生产”的科学是一个很泛的概念,只要是与人类自身有关的“生养人、教育人”的科学,比如遗传学、优生学、教育学、心理学,甚至恋爱和婚姻等等都可以列入其中。关键是能让人们从这些学科中理解人类自身的生产方式,以不断加快人类自身的发展。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曾说:“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19世纪后半期,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提出“人人都必须掌握教育子女的知识”;20世纪末,苏霍姆林斯基还编写了一本《家长教育学》,在此书的序言中他写道:“我们的社会──无论是家长,还是将要建立家庭的青年,都需要一本家长教育学,需要有一本关于家庭、婚姻的道德修养以及如何教育孩子的书。家长教育学应当成为每个公民手边必备的书。这门关于培养人的科学应当占到重要的位置。”可见先哲们早就对此问题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只是没有引起现代人的注意罢了。然而,我们的此类教育大多是自发进行的,人们大都只是凭着自己的爱和希望,以自己的知识水平、教养、气质出发,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到的其他人的经验,来决定自己的婚姻,决定自己的生育,决定自己教育子女的态度、内容等,几乎没有受到系统的科学指导。可以说这样的“人的生产”是一个自发甚至有点盲目的过程。甚至我们许多人在儿童入学之后就将所有的任务推给学校,这就将全人类发展的事业推给极少一部分人承担,而不是由全人类共同来承担。这样一来人类自身生产的科学的发展被我们的“无知”阻碍了。人类自身的发展不是凭经验、凭感觉就能做好的,它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也不是单独哪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全社会、全人类共同的努力。所以我们提倡人人都要学习“人类自身生产”的知识。可喜的是,现代的人们已逐渐认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性,开始重视这个易被忽视的角落。现在许多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开设了家长学校,许多大学都开设了“性科学概论”、“遗传与优生”等选修课,上海的7所高校在今年9月份还开设了“情感、恋爱与婚姻”的选修课,甚至在老年大学里,如何抚养孙辈也成为热点问题。各类书店里有关如何教育子女的科普读物也正卖得如火如荼。尽管这只是个开端,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但是由此我们看到了人类加速发展的希望所在。当然,我们谈的这三点并不是完全孤立的,三者是有紧密联系的。学习“人类自身的生产”,它是建立在对人及其本质的全面的理解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质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类自身的生产”;同时理解了人的本质、学好了“人学”,才能自觉地进行终生教育。同时我们提的这三点也并不是什么新的教育原理,而只是对教育的本质在认识上的回归,只是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所依据的原则。所以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将这三点作为一种理念植入人的思想中,并进行融合、创造,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复归。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参考文献:
[1] 刁培萼,丁沅.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2] 桑新民 呼唤新世纪的教育哲学──人类自身生产探秘[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
[3] 桑新民 当代教育哲学[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
[4] 持田容一,等 终身教育大全[M]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7.
[5] 赵忠心.中外家庭教育荟萃[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7] 韩信创.个体终身学习的状态特征与学习辅导[J] 教育科学,2001,(2).
[8] 崔恩烈.论人文教育的不可替代性[J] 教育科学,2001,(11).
[9] 张诗亚.论教育发展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换[J] 教育评论,2001,(2).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