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教育在“人的生产”过程中的偏差及复归(1)(2)

2017-09-27 04:35
导读:三、教育本性的复归 以上这三种情况,说到底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生产”的片面理解,忽视人是作为有生命、有灵魂、有思想、有个性存在的个体;
 三、教育本性的复归

以上这三种情况,说到底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生产”的片面理解,忽视人是作为有生命、有灵魂、有思想、有个性存在的个体;忽视人的本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忽视人的发展的真正含义。如果我们的教育一再片面理解“人的生产”而偏离教育“使人成为人”的轨道的话,那么我们的社会将最终走向停滞发展的深渊。因此,我们大声疾呼: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人的生产”,让教育重新走上塑造完整人类的正轨。

(一)实施人文教育,塑造精神家园

教育本是对人的教育,是对世界上惟一有理性和灵魂的人的教育。“有灵魂的教育意味着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类永恒的价值:智慧、美、真、公正、自由、幸福和爱”。但是从前面的论述中我们清楚地发现,现在的教育只教会人“何以为生”的知识和技能,而放弃了“为何而生”的内在目的,放弃了对人的自由心灵的塑造。人的完善性被肢解,日益成为马尔库塞笔下的“单向度的人”。因此,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类都在呼唤精神世界的回归,呼唤“灵魂对灵魂的碰撞”的人文主义教育。一般而言,人文社会科学是由哲学、文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学科所组成的庞大的学科群,它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科学。而人文教育就是通过“人学”知识的传递,关注人的精神、文化、价值、观念等问题,使人获得人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认识人的本质,为人类建构一个有意义的世界,塑造一个精神家园,使人类的心灵有所安顿、有所归依,从而形成一种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价值体系,形成一种人文精神力量。这不仅有助于保证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增长,而且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一种校正、平衡、弥补的功能,它更符合人类自身的要求,并造福于人类及后代。因此,人类要进行“人的生产”,就必须了解并真正懂得人类自身的科学──“人学”。实施人文教育就是让人认识人的本质,确立具有历史合理性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的“人的生产”。

(二)开展终身教育,完善人的发展

要进行完全意义上的“人的生产”除了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教育外,还应在走入社会后进行继续教育,这就引进了终身教育的概念。法国学者保罗·郎格朗提出的终身教育思想也许是20世纪教育理论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里程碑。这种“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延续性教育”,已经在现实社会中显示了其重要性及必要性。因为信息化社会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已不能满足他一生的需要,只有不断学习,接受终身教育,更新和补充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并确保自己的生存及发展。所以从1972年的《学会生存》到1996年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教育委员会向全世界日益强调终身教育是通向21世纪的一把钥匙。终身教育不仅反映了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在现实社会中充分凸显了人的地位。因为这种教育以人的终身发展为终极目标,贯穿于每个人一生的过程,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随时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它能最大限度地完善人的生命,使人性的光华在教育中得以闪现,人因此而得以全面、和谐、自由地发展。所以我们的教育,无论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成人教育都应该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加以认识。

(三)开展“人类自身生产”教育,加速人类的发展

这里提到的“人类自身生产”的科学是一个很泛的概念,只要是与人类自身有关的“生养人、教育人”的科学,比如遗传学、优生学、教育学、心理学,甚至恋爱和婚姻等等都可以列入其中。关键是能让人们从这些学科中理解人类自身的生产方式,以不断加快人类自身的发展。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曾说:“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19世纪后半期,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提出“人人都必须掌握教育子女的知识”;20世纪末,苏霍姆林斯基还编写了一本《家长教育学》,在此书的序言中他写道:“我们的社会──无论是家长,还是将要建立家庭的青年,都需要一本家长教育学,需要有一本关于家庭、婚姻的道德修养以及如何教育孩子的书。家长教育学应当成为每个公民手边必备的书。这门关于培养人的科学应当占到重要的位置。”可见先哲们早就对此问题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只是没有引起现代人的注意罢了。然而,我们的此类教育大多是自发进行的,人们大都只是凭着自己的爱和希望,以自己的知识水平、教养、气质出发,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到的其他人的经验,来决定自己的婚姻,决定自己的生育,决定自己教育子女的态度、内容等,几乎没有受到系统的科学指导。可以说这样的“人的生产”是一个自发甚至有点盲目的过程。甚至我们许多人在儿童入学之后就将所有的任务推给学校,这就将全人类发展的事业推给极少一部分人承担,而不是由全人类共同来承担。这样一来人类自身生产的科学的发展被我们的“无知”阻碍了。人类自身的发展不是凭经验、凭感觉就能做好的,它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也不是单独哪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全社会、全人类共同的努力。所以我们提倡人人都要学习“人类自身生产”的知识。可喜的是,现代的人们已逐渐认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性,开始重视这个易被忽视的角落。现在许多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开设了家长学校,许多大学都开设了“性科学概论”、“遗传与优生”等选修课,上海的7所高校在今年9月份还开设了“情感、恋爱与婚姻”的选修课,甚至在老年大学里,如何抚养孙辈也成为热点问题。各类书店里有关如何教育子女的科普读物也正卖得如火如荼。尽管这只是个开端,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但是由此我们看到了人类加速发展的希望所在。当然,我们谈的这三点并不是完全孤立的,三者是有紧密联系的。学习“人类自身的生产”,它是建立在对人及其本质的全面的理解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质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类自身的生产”;同时理解了人的本质、学好了“人学”,才能自觉地进行终生教育。同时我们提的这三点也并不是什么新的教育原理,而只是对教育的本质在认识上的回归,只是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所依据的原则。所以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将这三点作为一种理念植入人的思想中,并进行融合、创造,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复归。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参考文献:

[1] 刁培萼,丁沅.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2] 桑新民 呼唤新世纪的教育哲学──人类自身生产探秘[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

[3] 桑新民 当代教育哲学[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

[4] 持田容一,等 终身教育大全[M]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7.

[5] 赵忠心.中外家庭教育荟萃[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7] 韩信创.个体终身学习的状态特征与学习辅导[J] 教育科学,2001,(2).

[8] 崔恩烈.论人文教育的不可替代性[J] 教育科学,2001,(11).

[9] 张诗亚.论教育发展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换[J] 教育评论,2001,(2).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从高技能人才短缺看高职教育深化改革的方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