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公办高职院校运行模式分析(1)

2017-09-27 02:01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我国公办高职院校运行模式分析(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组织,其管理与控

    [摘要]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组织,其管理与控制方式是各不相同的。相对而言,我国公办高职院校组织系统的科层组织特征较为明显。文章阐述了我国公办高职院校组织系统中科层组织特征的表现形式,分析了我国公办高职院校运行模式在规章制度管理、人员晋级管理、运行过程及组织中的科层结构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从高职教育的协调机构、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及学校中“技术权力”的培育等方面,对我国公办高职院校组织系统的有效领导与管理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公办高职院校  运行模式
  
    模式是现实的抽象化,它的作用就在于为我们考察组织运行提供便利。同时,模式还构成认知框架或者说认识世界的窗口,有助于我们整理对世界的认识,并决定采取什么行动。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组织,其管理与控制方式是各不相同的。对于普通高校的运行方式,我国学者已经进行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也形成了一定的认识,相对来说,高职院校却只是近年来刚得以迅猛发展的“新生事物”,如何进行有效管理,以实现其健康持续的发展,是摆在从事高职教育研究、管理与实践者面前的又一新课题。本文试图对我国公办高职院校的运行模式进行思考与分析,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科层组织特征明显的公办高职院校组织系统
    本文所指的科层组织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并非指僵化、浪费和缺少对人的关心,而是指“通过系统地协调许多个体的工作以实现大面积的管理任务而设计的组织类型”。科层组织的结构功能在于有效地把组织计划同实现具体的目标联系起来。当行为达到标准化时,组织的活动和过程就具有更大的预知性,组织也因此变得更富有效率和效益。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目前,我国的公办高职院校一部分是在以往的职业大学、普通专科学校或普通高校的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一大部分是通过基础比较好的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来的。他们的主要特点都是在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或行业经济主管部门严格的监控与指导下开展人才培养工作,而行业或产业部门对学校的经营与管理权限是十分有限或几乎没有。一般来说,组织规模越大,组织的最高层领导和普通成员之间的职位层级就越多。随着组织的发展,子单位的数量(如系)就会增加,这些子单位日益专门化,管理结构也变得更为复杂。组织成员间的相互作用减少,组织规范就会变得混乱,并且不再具有控制行为的作用。随着更加严谨的相互作用手段的应用,机构就变得科层组织化了。
    组织中科层制的形成过程,也同样适用于我国高职院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有关主管部门通过管理人员任命、下发文件、进行各种类型的评估等方式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控制严格,学校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办学很难得以体现。二是学校的上层管理人员很少花时间和教师一起交谈,更多的是在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周游,做大量宣传说服工作,以求得资金及招生计划方面的支持。三是几乎每一个学校都有自身的脉络清楚、关系明晰的组织结构图,从最高层到最低层办公室之间的级数是可以数出来的,每个部门的职责功能都体现在规章制度中,规章制度成了人们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媒体,学校中的中层管理人员都变成了不同领域的专家,管理人员相互之间只能根据其职责而不是根据其个性采取行动,他们只能借助于规章制度来提高学校组织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四是系统地划分了各部门和个人的工作、权利和责任,并通过一个科层结构控制系统予以强化。各人都知道自己的工作是什么,明白自己和他人的责任界限。这种正式的劳动分工,能促使人们专业化,且在具体领域成为高级专家。五是学校中的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他们相互之间都变得越来越孤立起来了,同普通高校的人们相比,由于学术发展的前景及争取科研课题的机会所限,他们之间既没有了一致的信仰文化,也没有了协调活动中的面对面的沟通。六是高职院校中管理人员提升的依据是工作绩效。在高职院校中,教师及管理人员是根据个人专长来进行劳动分工的,根据他们的专业知识来确定工作安排,技能和成就是人们晋级的依据,一般来说,在学校中居于较高职位的都是那些能力较强、专业较扎实的人。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二、公办高职院校运行模式的特征
    1.规章制度管理限制了管理人员的随意性。明晰的规章制度使得管理人员和教师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并且在其职责范围内,必须采用相同的标准对待每一项任务与每一个人,做到公正平等、严谨规范,而不是从个人喜好出发,随意作为;同时还能使下一级的人员自始至终地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而不受管理的多变性影响。
    2. 明确的晋级管理保证了管理人员的优质化。目前的高职院校中,在工作人员的职务晋升及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人事决策中,都非常重视理性、工作成就和专长,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无能之辈进入高层职位,以及减少无关因素对学校正常运行的影响。
    3.运行过程的规范性和稳定性增强了高职院校的适应性。高职院校运行过程中的严格科层控制系统以及明确的部门与个人的权利和职责,保证了其技术成就的质量以及社会对它们的支持。
    4. 高职院校科层结构的性质使得其对常规问题形成了一套标准的处理程序。标准程序可以依次组合成成套的程序或程式,这些成套程序或程式的形成,有助于各部门协调行动,形成一致的认知,并通过创造先例的方法来指导未来的行为,以保证学校的运行。
    5.刚性的规章制度在有些情况下会损害师生的利益,垂直的科层组织循环系统有时也会使学校的运行无效。我们往往发现,每当学校公布新的岗位考核制度增加教师的工作时间的时候,教师们往往会由此而产生不满感,甚至疏远感,这样,教师们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不是增加了,而是减少了,因此,学校不得不重新考虑执行方案或制定有关补充规定,这样又进一步产生疏远感。这样的恶性循环还会使教师以其自身的生活为依据的观念得到强化。最初为支持目标而形成的过程本身可能变成目标,永恒的手段可能变成结果。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谈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经营的主要策略(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