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职院校发展与效能提升(1)

2017-09-27 01:23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高职院校发展与效能提升(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高职院校发展与学校效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高职
 摘要:高职院校发展与学校效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高职院校要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更需要提高自身的效能,其途径就是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自身特点,准确定位,培植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特色教育为突破口,打造品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校效能;经营理念;内涵发展;核心竞争力;办学特色
     
    学校效能是学校管理学和教育组织行为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学校效能的研究成为国际教育界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也成为学校教育致力追求的目标。
    一、高职院校发展与学校效能
    “学校效能与改进”研究(或称“学校效能与改进”运动)的兴起,是以国际学校效能与改进大会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for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Improvement,简称ICSEl)的成立(1988)为标志的。该运动的形成主要是源于“有效学校”研究的局限。“有效学校”研究源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美、英教育界兴起,后扩展到澳大利亚、荷兰等多个国家。有关“有效学校”的研究领域涵盖行政领导、学校氛围、目标——定向、教学计划、课堂变量、资源与设施等。虽然研究者的看法各不相同,但对“有效学校”的一般特征还是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对学生的成就有高期望;强有力的学校领导;有序的学校氛围;强调基本技能;对学生的进步作细致而持续的监控。然而,“有效学校”的局限也比较明显,如“有效学校”的界定比较困难,人们经常将“有效学校”与“好学校”两个概念交替使用,带来了概念的混乱,实际上“有效”并不等于“好”。尤其是对“有效学校”可以罗列一长串的特征,却并没有进一步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改进策略与方法。也就是说,在“应当如何”的描述和“怎样改进”的策略两个方面,“有效学校”的研究是不平衡的。也正是因为后一方面研究的不足,使许多教育管理实践者常常感到“有效学校”的研究结论还不能解决他们所面临的现实难题。1983年,美国国家教育卓越委员会 (NCEE)发表了题为《国家在危险中》的报告.列数了美国学校教育的诸多缺陷与弊端。该报告的发表,使社会对“怎样改进”的策略产生了更为强烈的期盼。“学校效能与改进”研究,正是在这种社会期待中开始形成的。
    目前,学校效能仍然是“学校效能与改进”运动的一个研究重点。但是,与先前的研究相比,学校效能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新的研究取向,如研究讨论的焦点:传统的取向是单类别效能、单层面效能,而新的取向是多类别效能、多层面效能、类别间关系、层面间关系、效能效率间的关系;在有关学校效能本质问题上,传统的取向是基于简单学校功能理念,以短期效能为主,新的取向是基于多元学校功能理念——技术、社会、政治、文化及教育,兼顾长期与短期效能。①
    对效能的概念,不同学者有不同解释,如巴纳德认为效能指组织目标的达成;菲德勒认为“效能指一个群体执行其基本分配任务所能取得成功的程度”。②由于对效能的界定存在分歧,对学校效能的界定亦有所不同。如国内学者孙绵涛认为:“学校效能是指学校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目标,并能不断满足系统内其他各方面的要求,进而使学校及其成员和社会得到相应发展的特性和有效作用。”③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学校效能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目标的达成:这一目标包括教育目标和组织目标。教育目标是外在社会对学校要求的体现。高职院校作为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必须满足国家及社会对其提出的要求,培养服务社会的应用性人才;组织目标是学校组织内在要求的体现,它要求高职院校机构合理、管理和谐。
    学校系统的发展:高职院校作为一种开放系统,必须不断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求得自身与外界的平衡。这种平衡是以组织的发展为前提的,亦是以组织的发展为宗旨的,学校要在平衡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不断保持动态平衡。④
    资源的利用:指高职院校能够充分、有效地运用资源,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学校效能指学校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在不断满足学校内夕r、要求的基础上,使学校及其成员得到相应发展,从而达成目标的能力。
    学校发展与学校效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各高校都努力挖掘和提高自身的潜力和效能,把提高学校效能作为学校发展的目标。
    二、高职院校“学校效能与改进”的战略思考
    高职院校在发展中,要重“效能”,更要重“改进”,其发展的目的是从“低效能”学校向“高效能”学校转变。虽然高职院校学校效能与改进的着眼点很多,但就当前来看,从战略上考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管理上引进经营理念,着力提升管理效能
    学校要提升效能,就要“改进”,而“改进”的关键在于管理。正如郑燕祥所言:“随着组织和管理科学的进步以及工商管理的成功与发展,人们开始相信,如果想要提高教育的质量,就必须将着眼点由课堂层面转向组织层面,并着力改善学校系统和学校管理。”⑤
    随着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大学的办学自主权日益加强,高校已经逐步成为一个办学经营的实体,在改善学校系统和学校管理方面,“经营”已经成为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高校的“经营”概念是指高校在管理上必须精心地运作和管理。
    高职院校的“经营”,首先,要树立成本意识。现在,高职院校正处在大发展的时期,但某些院校过多注重外延发展,一味追求占地多少、扩大建筑面积、硬件建设、资金投入等,往往忽视了成本意识,有时甚至是不计成本、不惜成本,使得高职院校在办学竞争中显得更加被动。从成本上来分析,高校的办学成本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管理成本,二是运营成本。前者是刚性的,后者是软性的。目前,高职院校办学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成本过高。地方给予的财政支撑有限,刚性成本过高,必然挤占软性的运营成本。从高职院校的实际运营来看,控制和降低办学成本的核心在于如何使校内的资源运用得更为有效。资源运用在于有效地配置,其决策依据就要建立在成本意识上。在具体管理中,要勤俭建校、量人为出,走稳健、和谐的发展之路,不能贪大求全。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的探讨(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