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课堂心理气氛的影响因素(1)(2)

2017-09-27 05:06
导读:希勒(J.H.Hiller)等人的研究认为,教师讲解的含糊不清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负相关。罗森斯海因(Rosenshine)和弗斯特(Frusta)等人的研究也发现,学生的

希勒(J.H.Hiller)等人的研究认为,教师讲解的含糊不清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负相关。罗森斯海因(Rosenshine)和弗斯特(Frusta)等人的研究也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教师表达的清晰性有显著的相关[5]。因此,教师的语言应清晰准确,使学生听得清。教师的语言应简洁明白,使学生听得懂。教师的语言应鲜明生动,使学生听得有趣。教师应巧妙地调节和控制语言的节奏和音量,使之快慢适度、高低适宜、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声情并茂、娓娓动听。除此,教师的体态语言也影响着师生的情感交流和心理距离,进而制约着课堂心理气氛。教师的眼神、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姿态、服饰等体态语言同一般语言符号一样,可以作为信息传递的媒介,具有不可忽视的信息沟通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目光飘移不定,眼看天花板或教室外面,会严重影响学生听课情绪。教师应力争通过自己的目光和眼神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处在教师的“注意圈”中,都有自己是教师“注意中心”的感觉。教师微笑的眼神,可使学生感到温暖;教师镇定的眼神,可使学生感到安全;教师信任的眼神,可使学生感到鼓舞。一般情况下,教师应避免对学生久久直视或斜视。教师还应在课堂教学中善用手势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譬如直线比划,传达下沉、下决心的信息,快而有力,不容动摇;水平比划,传达平静、安定等信息;折线比划,传达突然变化、转机等信息。

(六)教师对管理对象的偏爱

有学者(杨心德,1990年)曾经从10个初中班级中选取100名学生,其中50名是老师认为学习成绩最好的,50名是老师认为学习潜力最小的,对他们进行“对教师课堂行为认识”的调查。结果发现,优生与差生所觉察到的教师课堂活动中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例如,有33名优秀学生觉察到老师课后常坐到旁边的空位上来,主动与他交谈,而有31名差生则反映教师很少坐在身旁,极少主动与他交谈;当学生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时,22名差生觉察到教师经常直接告知答案,12人觉察到经常为此而受到教师的批评,教师极少反复解释问题或用言语暗示;而优秀学生中有32人觉察到教师经常反复向他解释问题的条件和要求,16人认为教师经常用言语暗示他,极少直接告知答案,或立即让其他同学代替其回答,没有人认为会马上受到批评[6]。这表明老师对优生和差生的期望值和关心程度完全不同,这就是教师在管理对象上的偏爱,它严重影响着学生对老师的情绪态度,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学习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教师对管理对象的偏爱会使得差生失去学习兴趣和热情,引起师生、生生关系紧张,带来一系列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而影响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同样也会使得优生过于自负,可能会掩盖某些品德、体质上的发展问题,潜伏着诸多隐患。因此,要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教师必须无条件地接纳每一位学生,给每位学生以尊重、理解、真诚、关怀、温暖、热爱。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才能、兴趣和发展潜力,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教育成有用的人,都能自我发展。对那些缺少天赋或生理有某些缺陷的学生,因学习差而抬不起头的学生,因失败而产生挫折心理的学生,因犯错误而受到惩罚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同情,给予热情而诚恳的帮助,师生间就容易产生情感共鸣、缩短心理距离,这对于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至关重要的。

二、学生的因素

课堂心理气氛是师生共同营造的,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因此,学生的一些特点也是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由几十个学生组成的班级可能包含多个正式或非正式的小群体,学生与学生也存在相互作用,如若学生之间彼此团结、心理相容、凝聚力强,就易于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如若学生之间勾心斗角、离心离德、各行其是、凝聚力低,则很难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学生对集体目标是否赞同,学生个人的需求和课堂教学目标是否一致,这些均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而制约着课堂心理气氛。达维斯(Davis)的研究表明,只有当个体的需求同集体的目标趋于一致时,才能使集体的士气高涨,并且活动效率也高。因此,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必须设法将学生个人的目标融于集体的目标之中。学生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体社会化,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守纪律习惯的养成,而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此外,课堂中学生的集体舆论、角色期待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等,都会影响课堂心理气氛。总之,尊师重道、互助互学、比学赶帮、友好团结、紧张活泼的学风的形成,对于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学习士气,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课堂内物环境的因素

课堂内物环境又称作教学的时空环境,主要指教学时间和空间因素构成的特定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学时间的安排、班级规模、教室内的设备、教具、乐音或噪音、光线充足与否、空气清新或污染、高温或低温、座位编排方式等等。

1.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对课堂学习效率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能力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是有差异的,大脑最敏捷、学习能力最强的时间是上午,运动能力最佳的时间是下午。因此,主要学科的教学一般安排在上午,而下午则安排各种课外活动。此外,各年龄阶段儿童能持续学习的时间也不一样,一般地,6~8岁为30~40分钟,9~12岁为40~50分钟,13~15岁为50~60分钟。如果不遵循这些原理,势必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进而丧失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厌学,这些显然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因此,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是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有效途径之一。

2.班级人数较多,环境过分拥挤,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学家埃普斯坦等人于1981年作过一项实验,让被试在3周内3次处于拥挤之中,发现被试都感到紧张不安、心情烦躁、生理激动较高。拥挤对于师生的健康都不利,它可能引起与紧张有关的心理疾病,也可能助长流行疾病的传染,还可能抑制亲社会行为、利他行为而滋生侵犯行为和反社会行为。格拉塞(Glass,1979年)的研究表明,班级规模与学习成绩之间关系密切,班级规模越大,学生的平均成绩越差;班级规模越小,学生的平均成绩就越高。由此可见,如若班级人数较多,环境过分拥挤,就会使得不少学生被剥夺了参与正常课堂活动的权利,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成绩较差的学生,从而表现出烦燥不安、好斗、富有攻击性,或在心理上产生压抑和无助感;另外在班级人数过多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进而影响教学质量。而人数适当、规模适宜的班级里,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讨论、回答教师问题、与教师和同学开展正常交往的机会,教师也有精力为每个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和帮助,有助于促进学生人格与学习的发展,进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对班级规模进行适当的调控,以保证每个学生有足够的学习空间。

3.噪音也是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一项重要内物环境。美国心理学家在洛杉矶的一些小学里进行过一项关于噪音对小学生影响的长期研究。对位于机场附近的4所小学的学生和位于安静区的3所小学的学生,进行了各种心理和生理测验。结果发现,长期受噪音影响的机场附近4所小学的学生,都比安静区学校学生的血压平均指数高,放弃困难智力作业的人数多,而且易受背景噪音的影响而分心。由此可见,学生是不能习惯于噪音环境的,必须采取得力的措施排除课堂内的噪音,以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4.座位编排方式也是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内物环境因素之一。它是指教室内学生桌椅的排列方式,常见的排列方式有横排式、马蹄式、小组式、对列式等。座位把教室分成了不同的学习区域,不同的排列方式也就具有了不同的空间特点和功能,它不仅影响师生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建立,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课堂行为和学习成绩,进而制约着课堂心理气氛。

参考文献:

[1] 方双虎.论课堂心理气氛及其营造[J].教育科学研究,2002,(10).

[2]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16.

[3] 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东方出版中心,上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118.

[4] 黄希庭.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401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论教师增权与教师新课程角色的实现(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