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课堂心理气氛的影响因素(1)

2017-09-27 05:06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论课堂心理气氛的影响因素(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 要 全面了解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对于教师创设

摘 要 全面了解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对于教师创设积极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堂心理气氛是由课堂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它主要受到教师、学生、课堂内的物环境等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课堂心理气氛;影响因素;教师;学生;物环境 

课堂心理气氛是在课堂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由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以及教室中的环境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1]。全面把握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对于教师创设健康有序的课堂心理气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堂心理气氛是在课堂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它主要受到教师、学生、课堂内的物环境等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教师方面的因素

教师是课堂活动中的主导者,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移情、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教师的焦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师对管理对象的偏爱便成为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决定因素。

(一)教师的领导方式

教师的领导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教师的领导方式是教师用来行使权力与发扬其领导作用的行为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勒温(K.Lewin)于1939年曾研究了组织者的领导方式对其成员行为的影响问题。结果表明,当组织者是权威型的,小组气氛是紧张的、沉闷的,组织者在场时,成员服从于集体规则,不在场时,集体如一盘散沙;当组织者是民主型的,小组成员在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主动精神,善于合作,活动效果很好;当组织者是放任型的,小组气氛表现出无组织、无纪律、无目的的特点,成员的活动行为是消极的、被动的,缺乏合作,无责任感。由此可见,班集体的组织者──教师的领导方式影响着集体心理气氛的形成。李比特(R.Lippit)和怀特(R.K.White)于1952年曾对教师的领导方式进行了专门研究,他们把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权威式、民主式和放任式,并且深入地研究了这三种领导方式对教学计划、学习方式、努力情况、教室秩序和课堂气氛的不同影响[2]。

1.权威式领导,也称作专制型领导,课堂里的一切由教师作决定,学生没有自由,只是听从教师的命令,教师完全控制学生的行为。

2.民主式领导,教师在课堂中以民主的方式教学,重视学生集体的作用,教学计划和决策是全体成员讨论和共同分享的,教师力图使自己成为一个帮手和促进者,以对学生进行帮助和指导,鼓励个人和集体的责任心和参与精神,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客观的表扬和批评。

3.放任式领导,教师在课堂中既不严格管理,也不给予强烈支持,而是采取一种不介入的、被动的姿态,没有清楚的目标,没有建议或批评,教师仅给学生提供各种材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学生处于放任状态,允许学生在没有指导和忠告的情况下随便做什么。

从对课堂心理气氛和学习效率的影响来看,放任式领导是最差的。新近研究发现,民主式领导虽然在教师离开时,学生仍能积极学习,保持较高的成绩,但和权威式领导相比,民主组并没能多学习些或产生高质量的工作。联系实际,李比特和怀特认为,民主式领导的学生在态度和责任心方面比较好,而从学到多少来看,民主组并不高。权威式领导虽然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责任心方面稍差,但是当班集体涣散,课堂秩序混乱,人际关系紧张时,权威式领导往往能有效地控制局面,使课堂活动走上正常运行轨道。

(二)教师的移情

移情,即“感人之所感”,并同时能“知人之所感”,又称为同情心,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当一个人感知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相应的情绪,也就是设身处地以对方的想法去体察其心情[3]。教师的移情是教师将自身的情绪或情感投射到学生身上,感受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引起与学生相似的情绪性反应。移情好比师生之间的一座桥梁,它可将师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连结起来,在教育情境中形成暂时的统一体,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教师善于移情,就会使得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活动,获得较高的成就动机,形成更高水平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积极交往,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益。教师的移情有赖于师生之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教师和学生都要善于利用移情体验。教师的移情体验有熟悉感、和睦感、理解感、依赖感和睿智感等。学生的移情体验有接近感、安定感、共鸣感和依赖感等。师生双方彼此的移情体验,会促使师生感情的沟通与融洽,并能对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促使和谐愉快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教师的移情有赖于心理换位,将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上。如果教师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向学生提出单向要求,就容易产生认知障碍。例如某班级有一位学生特别喜爱美术,但在家里受到父母的严厉监督无法表现自己的兴趣爱好,于是他便在课堂上画画,一开始老师认为他不认真听讲,违反课堂规则,因而采取批评、惩罚的方法,结果弄得师生关系紧张,课堂心理气氛受到严重影响。后来,这位教师了解了学生的情况,便试着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支持学生的这种爱好,让他担任班级美术兴趣小组的组长,他把小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从此,他上课表现得特别的认真积极,课堂心理气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表明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能以“假如我是学生”去思考和行动,努力做到将心比心,这样才能产生教师的移情,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三)教师的期望

教师期望是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一个重要因素。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有关教师期望的自我应验效应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其中,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Rosenthal)和雅格布森(L.Jacobson)的研究尤为引人注目。教师期望效应说明,当教师对学生所要达到的心理、智力、知识、能力、行为状况或变化有着某种预先设定时,教师这种内在主观倾向往往反映在其外在行为上,从而给学生造成某种特定的心理环境,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和学业成绩。教师期望效应的实现过程包括教师形成期望、教师传递期望、学生内化教师期望以及教师维持或调整期望等四个基本环节,各个环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最终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环状结构,从而不断地对学生造成影响。教师期望效应具有暗示性、层次性、情感性、激励性等特点。

有关研究表明,教师期望通过4种途径影响课堂心理气氛:

(1)接受。教师通过接受学生意见的程度,为高期望学生创造亲切的课堂情绪气氛,为低期望学生制造紧张的课堂情绪气氛;

(2)反馈。教师通过输入信息的数量、交往频率、目光注视、赞扬和批评等向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反馈;

(3)输入。教师向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难度不同、数量不等的学习材料,对问题作出程度不同的说明、解释、提醒或暗示;

(4)输出。教师允许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听取学生回答问题的耐心程度等等,这些都会对课堂心理气氛产生不同的影响。

(四)教师的焦虑

教师对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的自我评估,常常使自己感受到对自尊心的威胁而产生焦虑。教师的焦虑水平是不同的。如若教师的焦虑水平过低,就会缺乏激励力量,对教学和学生容易产生无所谓的态度,师生之间很难引起情感共鸣,容易形成消极的课堂心理气氛。如若教师焦虑过度,在课堂里总是忧心忡忡,唯恐教学失去控制,害怕自己的教学失误,处处小心谨慎,一旦学生发生问题行为,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就会缺乏教学机智以致作出不适当的反应,同样会造成不良的课堂心理气氛。只有当教师焦虑适中时,才有利于教师能力和水平的充分发挥,才会激起教师的教育创造能力和教育机智,以努力改变课堂现状,有效而灵活地处理课堂问题,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心理气氛的出现。

(五)教师的教学能力

课堂心理气氛与教师的教学能力密切相关。教师的教学能力突出地表现在课程运作能力上。课程运作即是强调课堂中有效的管理与有效的教学之间的紧密联系,课程运作能力是通过教师一系列的课堂学习管理能力实现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康尼(Kounin,1970年)经过多年研究认为,教师的课程运作能力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洞悉;(2)兼顾;(3)把握分段教学环节的顺利过渡;(4)使全班学生始终参与学习活动;(5)创设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情境;(6)责罚学生应避免微波效应[4]。教师的言语表达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进而制约着课堂心理气氛。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论教师增权与教师新课程角色的实现(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