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职院校社区管理专业建设探微(1)(2)

2017-10-04 01:21
导读:二、社区管理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社区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设置等方面都处于探索阶段,同时又受到主客
 二、社区管理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社区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设置等方面都处于探索阶段,同时又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专业发展中不可避免会存在的—些不成熟或者缺陷之处。
    (一)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全面开展专业建设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1.我国社区现状在某种程度上还没有完全为该专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社区发展与国外相比有自身特点,这是由我国国情和文化传统所决定的。首先,行政机关对社区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我国社区有着很强的行政区划色彩和超稳定性,社区处于小而全的封闭分割局面,社区发展中的计划经济色彩和政府行为还很突出。传统的行政区划—般是以自然社区来划分,其结果表现为行政区就是法定的社区,管理组织制度很大程度让仍是传统的等级结构而不是现代的网络结构,社区参与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弱,如居民委员会、村委会对社区管理和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终生稳定的就业体制和户籍制度及城乡社区分割的二元体制将长期存在,居民尤其是城市居民的流动性很小。
    其次,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体制转轨时期,社区发展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和不成熟性,社区服务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明显;企事业单位办社会形成大量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封闭小社区,有的地区经济发展过快与该地区的资源、环境不协调成为衬:区发展的障碍。不说农村,就是城市的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也很低,交通、住房、水暖、入托、治安、就医就学和社会保障等都存在短缺和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
    2.社会对社区管理专业认识不足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与其他专业相比较,社区管理专业还是一个各方面都很不成熟、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和完善的专业,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该专业的产生具有超前性。正是因为如此.造成很多人对该专业认识不足,概念模糊,甚至是完全抵触该专业。由此对于该专业产生以及发展前景持质疑的态度,所以在近几年的专业招生中,呈不稳定状况:如01级招生人数86人,02级84人,03级 111人,04级48人。
    3.社区对于人才需求呈封闭性状态,给社区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带来一定的阻力
    社区管理专业是随着城市社区建设的蓬勃兴起应运而生的,其良好的发展前景不仅为国外社区发展的现实所证实,而且就我国政策分析来看也应该是十分乐观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专业人才却难以找到相应的就业机会,一方面是由于城市各级政府目前都有难以缓解的辖区内的再就业压力,因此在社区建设中他们往往把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岗位留给辖区人员,从而使得专业人才失去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目前社会相关专业的准入门槛都比较高,主要表现为对学历的重视和对市场准人的限制以及较高的操作技能,例如用人单位普遍需要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具备职业资格证书或某项特殊技能的毕业生等;即使有社区管理人才需求的社区,由于现行体制的不完善,专业人才也难以进入,无疑使该专业毕业生失去很多就业机会。
    (二)主观上社区管理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课程教材建设力度不够
    由于该专业是新兴专业,所以在教材方面,可供选择的适宜的教材太少,一般是借鉴或选用本科或中专层次的教材,所以造成所选教材要么太难,要么太简单,如《社区服务》这门课程很难选择适宜教材,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带来一些不便之处。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2.校外见习、实习基地稳固性不高
    总的来说,本专业实习基地比较多,无论是专业课程见习基地,还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实习基地都比较成熟,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稳固,同时还要挖掘新的实习基地,制定一整套见习或实习可行性计划,以满足学生各种实践能力锻炼的需求。
    3.就业对口比率较低
    从我院第一届毕业生的情况来看,社区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乐观.就业率在 90%以上,分配在各个街道、居民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和一般企事业单位等。但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该专业学生要找到对口工作仍比较困难。根据统计,2004届毕业生在社区、物业管理公司就业比率大约为33%,其他一般是在企业、公司从事秘书、财会、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显然这是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
    三、对于社区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
    针对该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在借鉴先进同行的基础上并从战略高度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第一,加强专业宣传工作。由于人们对社区管理专业缺乏较明晰的认识,造成该专业在招生和合理就业方面处于被动局面,因此需要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向社会各界加大宣传力度,进而加深人们对该专业的认识。如在专业网络建设方面将有关社区建设的最新政策、信息及时呈现在大家面前;通过专业实习或见习,让学生同社会进行必要互动等等。
    第二,扩展实习、见习基地,积极尝试引导企业或政府参与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我院属于职业技术教育系列,所以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相当的职业技能,使之能直接步人工作岗位,要体现这种职业教育的特色,建立一整套实习见习体系必不可少。包括切实可行的实践计划,一批有价值的稳定的实践基地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和考核措施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有效培训和锻炼的平台。因此,不断完善实践基地建设有着极其现实的意义。同时,导人国内外的企业或政府参与职业教育的理念,积极和相关企业、政府接触,引导他们参加专业教育,实现学校企业或政府双赢的局面。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第三,加强课程建设。由于该专业课程教材比较欠缺,因此作为该专业教师要齐心合力编写出适合高职高专的专业教材,使教师“教”的得心应手,学生“学”的简单易懂。
    第四,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向改进。由于该专业就业压力比较大,而且学历层次也不高.要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比较困难,所以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行业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以获得可持续发展。
    第五,进一步加强与其他高校相关专业的沟通与交流。目前,大陆高校在社区管理专业建设上都处于摸索阶段,所以借鉴其他成熟院校尤其是香港和国外的办学经验十分必要,以提高我院社区管理专业的办学水平。如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比较成熟,有许多值得吸收或借鉴之处.我们已拟定实地考察计划,初步提出联合办学思路。
    社区管理是伴随着社会发展而新兴的一种职业,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区将伴随着我国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而被不断赋予新的职能,这也必然对社区管理工作者提出新的素质要求。我们将紧紧抓住人才需求变化的大趋势,准确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使教学紧跟社区发展变化的趋势,为培养出符合社区管理岗位实际需要的、高素质、强能力的合格人才而不懈追求。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高职专业设置:特点、原则及关系处理(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