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专业设置的理论与实践探讨(1)(2)
2017-10-04 01:35
导读:在江西,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实施工业化主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路,
在江西,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实施工业化主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路,确立了“全民创业,富民兴赣”的战略,江西省的高职高专院校应该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战略需要。目前,我省高职高专教育及其专业设置要从以下三大方面着手:
一是要以制造业为重点加速培养高技能型紧缺人才,这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要着力培养数控技术、汽车应用与维修、电子电工、建筑技术、计算机与软件技术等专业的人才。可能有人会认为,没有条件也要办上述专业吗?那么我们也要问,如果社会有需求,学科发展有需要,高校也视而不见、不予响应吗?关键的问题是在“响应”之后怎样采取切实的措施,培养出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二是大力培养现代服务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近年来,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金融、保险、旅游、通讯、交通商务、社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对人才需求也日益旺盛、增长强劲。现代服务业的服务对象是人.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具有科技含量高、从业人员素质要求高的特点。要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高职高专必须实施专业结构调整战略,加大现代服务专业建设力度,加快人才培养改革步伐,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在香港,个人休闲运动成为一种时尚,群体越来越大,一些适龄青年希望修读一些他感兴趣的相关专业,但香港没有开办相应的学科、科目,如运动创伤学(kinesiology),他就会到美国选修。在我国大陆,“娱乐场所”也越来越多,安全保障、管理方法都成为社会的新课题。是否可以考虑为之设立一个高职高专专业?据了解,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了适应江西水运交通商务人员行业准人标准的新要求,准备设立“水上服务”专业,这就是高职高专服务、服从于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具体体现。此外,高职高专还要特别注意根据现代服务业的特征,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服务意识、诚信意识的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三是高度重视为农业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人才。当前,我省农业和农村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开发和利用好农村人力资源的任务十分繁重。一方面,要积极发展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结构调整服务,为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服务;另一方面,要积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鼓励高等职业教育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鼓励高职学生学农、爱农、务农,为建设现代化农村做出贡献。如今各地出现到城郊农村看农家景、吃农家饭的热潮,对此能否设立“观赏农业”之类的专业?
2.专业设置的:自主权应在更大范围和幅度上给予高职高专院校。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具有依法自主设立专业的权力。“依法”,其实尚无法可依,因为至今没有严格意义下的法律或法规来规定高校的专业设置程序,甚至适应新形势的规章也没有。从法理上说,不禁止、无限制即视为许可,即高校具有自行设立专业的权力;我们建议,高职高专院校新增专业既要考虑人才的市场需求,也要考察学科发展,一般还要考虑到高职高专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沟通衔接问题,实现专科、本科层次之间专业学科的沟通。教育部规定,学校可在相关的专业类中增设目录外的专业,也可依据专业目录中的专业名称,以打括号方式标出专业方向或本校该专业内涵的特色。在法律未有立法时,这也是有进步的,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
应尽快制定《目录》外专业设置标准与听证制度,将高职高专的专业设置范围、年增专业数量以及招生名额调整等权限与院校的办学状况、评估结论相挂钩。应支持学校根据社会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灵活设置专业。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3.灵活多样设置高职高专学制,鼓励实施学分制。
应该根据职业技术和行业的特点,设置更加灵活的学制。目前高职院校的学制普遍是3年。今后应该长期实行2年、3年学制并存的体系。学制到底是2年合适还是3年合适.标准应看学生毕业后是否能适应工作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已从“教育福利”走向“教育消费”。学制设置和学分制的启动应根据时代的变化,根据受教育者的消费需求来确定。可以在专业设置的前期调研中.更多地征求用人单位、受教育者、家长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教育要求。
4.建立科学的专业“后置评估”制度.
评估是一种有效的高教管理机制。目前,国家对本科院校建立了每五年为一轮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教育部还以《教高[2005年]4号文件》形式授权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本地区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进行整体性、终结,性评估。我们认为,应该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专业设置的“后置评估”制度,科学地制定不同的专业评价体系,对新布点的专业进行评估。评估周期要科学,评估指标要合理,且有一定的弹性,经过努力能够达到;评估指标体系作为指挥棒,应及早研制、公布,并相对稳定;要实行定期评估和抽查评估相结合,实施动态的评估。对、评估中不合格的专业点,限期整改;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则建议学校取消该专业点。这样,经过五年左右积极稳妥的建设和科学有效的管理,高职高专的专业点一定会在量上趋于合理,在质上明显提高,为我国培养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5.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高职高专专业建设投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江西省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设立专科专业,会拨出专款支持新专业的建设,一般是文科专业每个5万元,理工科专业每个10万元。由于每年新增专业数量众多,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如今对高校新增专业已经不再拨款。财政投入没有了,学费成为大部分高职学校的主要经费来源。要探索高职院校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途径,探索与行业、企业共建、合办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的办学模式。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6.做好《目录》指导的后续工作。
(1)根据江西省的具体情况,依照教育部的《管理办法》,制定适用江西省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的《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2)尽快组织专家编制本省与教育部《目录》相配套的“专业简介”,说明其专业培养目标、服务面向、主要课程和实践环节设置等内容。同时,为了方便过渡时期目录的使用,还应编写、使用好“本专科专业对应表”。(3)目录整理归并之后的课程改革问题。这需要有一个学术组织、专家组织来发挥更直接的作用。建议成立江西区域内高职高专教育各大类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研究、指导、咨询、服务。研究的任务就是针对每一大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研究高职高专应该开什么课程,这些课程开到什么程度,研究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相应的教学方法,并达成共识。研究成果出来之后,安排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宣讲.把这些制定教学文件的精神、内涵及时传达给高职高专,指导它们的工作;同时,为行政部门提供相应的咨询意见;(4)注重改善办学条件,着力开展内涵和质量建设,建设好精品课程、优质实习实训基地、示范专业。《目录》解决了专业设置的基本问题,应该进一步解决好专业建设的质量问题,深入解决课程质量问题。高职的课程特点是课程小型化,尽管允许高职高专专业的名字与本科专业的名字有相当程度雷同(因为源于学科分类的同质性),但是现在教育部和各省都在抓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简化高职高专课程中大量的理论阐述、推导过程,加强实践操作,使课程尽可能小型化,突出高职高专课程实用性、技术性特点,加强技术能力的训练。作为地方政府,可以鼓励高职高专建设校级精品课程、品牌实习实训基地、示范专业,而后冲击省级精品课程、品牌实习实训基地、示范专业,最后冲击国家级高职高专的精品课程、品牌实习实训基地、示范专业。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参考文献:
[1]薛天祥.高等教育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余家欣.美国社区学院全攻略[M]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3]万秀兰.美国社区学院的改革与发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人民邮件出版社,2004.
[5]刘诗波,杜侦.对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的调查及对策[J]职教论坛,2005(5).
[6]李滨逊,王锋,胡卫庆,戚务念.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资料[C],南昌工程学院,2005.
[7] 中国高职高专网hltP://www.tech. net.cn/.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