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人才面临的环境与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1)(2)
2017-10-04 02:05
导读:1.引进案例式教学。金融学的许多课程实践性强、业务性强,适合于案例教学。案例教学通过对各种经典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
1.引进案例式教学。金融学的许多课程实践性强、业务性强,适合于案例教学。案例教学通过对各种经典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客观上也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主动性与兴趣。国外大学财经类专业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地位十分重要,就是在国内大学的MBA和法律专业教学中,案例教学的运用也十分普通。因此,金融专业教育在引进案例教学时应注意借鉴这方面成功的经验。同时,应意识到,制作金融教学案例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校际间的合作,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强化模拟教学。目前,许多金融专业大学生毕业后,都有种感觉,觉得学校里学的东西没有什么用。同时,用人单位也反映,大学生不如中专生实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的金融教育脱离实际。为此,我校积极探索模拟教学,并取得了
一定的实效。我们在“证券投资学”、“银行会计学”、“国际金融学”等课程中进行模拟教学,效果较好,受到学生欢迎。
3.“走出去,请进来”。所谓“走出去”,就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到金融实际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去实习,包括到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企业等金融部门实习。学校应努力探索一套有效的机制以保证实习效果,从而有效地配合学校内的专业学习。
所谓“请进来”是由于金融业的变化非常迅速,由于各种原因,教师难以跟踪最新的金融动态,所以,学校应该定期聘请金融实际部门的专业人士给学生讲课或办讲座,这样可以使学生把握最新的金融发展状况与趋势,强化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三)改革考试制度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考试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风,决定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效果。目前,高校金融学的考试主要以闭卷为主,试题难度较小。许多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依靠考前集中时间的死记硬背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这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为此,应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有些课程可以采取口试形式;有些课程可以采取写论文形式;有些课程可以让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即使采取闭卷考试的课程,也要增加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试题,减少死记硬背式的试题;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完成作业情况等也要构成考试成绩的一部分等等,力求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逐步推广双语教学
实行双语教学,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是培养适应国际金融竞争,熟悉国际惯例和规则的高级金融人才的重要方法,有利于学生吸收学科前沿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实行双语教学,从我校实践看,面临许多困难,一是学生的接受能力问题;二是师资力量问题。在推进双语教学中,首先要加大师资的培养。要有英语水平较高,懂得西方金融学教学内容和经济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同时也精通中国金融活动的教师。这是推进双语教学的关键。其次,是要选好教材。选择英浯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要认真分析和对比国内外同类教材,既要跟踪学科前沿,也要结合中国金融实际和本门课程所需。第三,要充分号虑学生的专业基础和语言基础,在课程的要求上要适度,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刘世清.我国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3(2).
[2]李扬等.中国金融理论前沿[M].北京:社会科学丈献出版社,2003.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3]杨淑欣等.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3(18).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