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职院校隐性创业教育课程开发(1)(2)

2017-10-04 02:07
导读:(二)隐性创业教育课程的功能 隐性创业教育课程的特点与结构,决定了隐性创业教育课程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发挥着显性创业教育课程不可替代的功能。
 (二)隐性创业教育课程的功能
    隐性创业教育课程的特点与结构,决定了隐性创业教育课程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发挥着显性创业教育课程不可替代的功能。
    1.认知上的导向功能
    创业意识是个人价值取向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创业意识是创业能力形成的基础。隐性课程通过前面分析的各种复杂多样的因素作用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学校的活动、学校的环境、学校的制度、学校的氛围等都在认识上给学生提供参照体系,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增强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科学的人生观。
    2.情感上的陶冶功能
    创业精神是关于人的举止、行为、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价值取向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创业精神具有调节的功能,影响着创业意识的形成及其倾向性,创业精神形成具有自发性和情境性,隐性课程所具有的潜在性、渗透性、无意识性等特性正切合了创业精神的这一特点,因此,与显性创业教育课程相比较,隐性创业教育课程在创业精神的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影响更为深刻。学生沐浴在职业技能学习氛围浓厚、各类成功创业者的示范环境、教师与同学鼓励、精神追求执著的高职校园当中,一种清新、激励、向上之感自然而生,使心灵得到净化,理智得到熏陶,感情得到升华。
    3.意志上的磨炼功能
    创业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的创业目标,以实现一定创业动机的过程,学生创业意志是通过在其日常生活中的长期磨炼形成的,它是调节创业行为的内部力量。通常表现为在实现创业目标时的积极进取或坚忍自制两种形式。隐性创业课程在学生的意志磨炼上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一是通过创业成功者创业经历回顾等,激发学生的斗志,激励学生为实现其创业目标而积极进取;二是通过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等强制方式形成一种强大的内驱力,使学生有意无意地就范,逐渐学会坚忍自制。
  4.行为上的规范功能
  创业行为是在一定的创业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种行为,人的创业实践最终是以其创业行为来表达和说明的,它是创业意识的外部表现形态,是创业品质的重要标志。学校中的物质文化环境的设置、制度文化的管理、精神文化的创设都渗透着学校的创业教育要求和教育意志,对学生的行为起着重要的规范作用。
    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隐性课程的开发
    (一)加强显性创业教育课程与隐性创业教育课程的结合,开发课堂教学中潜在的隐性创业教育课程
    创业意识是创业品质形成的基础,创业精神直接影响到创业能力的提高。当一个人按照创业目标行动时,首先必须了解创业流程,掌握一系列的概念及创业要素。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过程中,显性创业教育课程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仅仅重视显性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创业教育是传承人类精神文化成果和传授创业知识与技能的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但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思考,教师不可能把创业教育内容直接“装”进学生的头脑里,创业教育来自社会生活,只有通过学生心灵的特殊体验和领悟,才能内化为学生的职业理念,指导学生行为。因此在创业教育改革过程中,要加强显性创业教育课程与隐性创业教育课程的结合,通过两类课程的结合,使创业教育工作更有成效。
    (二)把校园的合理布局和美化及周边环境治理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推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的隐性课程并发
    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个体起推动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主要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创业意识不是一朝一夕或是上一两节课就能够形成的,它需要在创业环境中长期熏陶、培养。高职院校要把校园的合理布局和美化及周边环境治理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创业氛围。可以通过举办创业计划大赛,组织创业协会,举办创业论坛和创业沙龙,请企业高层人员和成功创业的往届毕业生到学校作报告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学校广播、校报和校园网等资源,及时地宣传国家针对大学生创业而实施的优惠政策,社会大力支持的氛围,报道创业中涌现的先进人物,使大学生了解创业政策环境和时代环境,逐渐激发起创业意识,达到隐性课程的教育目标。 中国大学排名
    (三)将开展学生户外拓展训练活动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创业品质的隐性课程开发
    创业品质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过程中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意识特征,即情感和意志以及情感和意志过程。创业教育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信心、合作性、竞争性等心理品质。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举行科技发明大赛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利用暑期组织学生参加户外野营生活和对学生不定期开展户外拓展训练来达到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培养学生竞争性和合作性的目的。高职院校要尽量和企业联合开展户外拓展训练活动,让学生尽早地体会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育通论[H].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邹强.高校不可忽视隐性课程[J]咸宁学院学报,2004,(2).
(3)李贵敏.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途径和措施探析[J].教育探索, 2004,(5).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试论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基本内涵(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