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实践探索(1)(2)
2017-10-04 02:08
导读:三、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教学时段与课时安排 1、教学时段安排 根据目前各高职院校对该课程教学时段的不同安排,本人倾向在大一的下一个学期全面开设
三、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教学时段与课时安排
1、教学时段安排
根据目前各高职院校对该课程教学时段的不同安排,本人倾向在大一的下一个学期全面开设该课程。其理由是:(1)学生已经通过一学期的大学生活,基本上熟悉了新的环境,了解了所学专业及专业设置中的相关课程,也适应了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也会发现一些问题,如专业不符合自己的兴趣;学习的意愿与初衷有很大的差异;对自己今后的职业选择感到困惑和麻木等等问题。在大一下开设《职业生涯设计》课程正是时候。(2)学生通过自我认识、了解自己,找出自己的职业倾向。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去了解职业、了解公司和雇主、了解市场等环境,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及发展。有了这个前提和基础,可以帮助学生设计职业通道,制订实现职业目标的行动计划。比如,需要参加何种培训,以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需要参加何种的社会实践,以获取相关的工作经验积累。举例:某学生的职业目标是去外企做会计。他或她就必须设计职业通道,计划在校期间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会计上岗证;在学历上要通过自考,或毕业后通过专升本获取大学本科学历;在职称上要获得助理会计师的初级职称;在外语水平上要上一个台级,如达到大学英语四级甚至六级的水平;同时要利用假期积累相关工作经验。在大二、大三阶段可以有计划地在学历、职称、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职业相关的工作经历等方面作一些方向性的安排、调整、充实和提高。 (3)让学生从大一就开始写简历,使简历在线。目的是促使学生用行动写简历。因为很多学生都是在毕业找工作时开始写简历,发现写起来很难,一是不知道如何写,二是没有亮点可写。其实,写一份简历要求很多,它要求你真正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企业、了解市场等环境。如果每个学生都根据对自我的不断了解,以及不断的进步和成长,反复地修正、调整、更新在线的简历,到毕业时,简历就很有目标了。同时,通过每个学期的行动计划,用实际行动充实、丰富在线简历,使简历在毕业时显得饱满,有很多的“果实”和“亮点”,也比较完整和成熟。同时,学校在毕业前期再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负责人或人事、劳动就业部门的专业人员给学生做就业技巧和就业政策方面的讲座。以增加学生的应对能力。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这应该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全程全员就业指导的一种发展方向。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教学课时安排
各高职院校对课时的安排,根据调查结果为:作为独立或合并课程开设的,在课时的安排上有20-36课时不等;作为讲座形式在新生和毕业前开设的有8—10课时不等;只在毕业前开设讲座的有6-8课时不等。本人对本课程的课时作了一些安排,建议为30课时左右,对每一部分内容的课时安排可以根据具体内容和要求,以及学生的不同程度作合理的分配和相应的调整。
四、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我院从2002级的学生开始开设《职业生涯设计》课程。对 2002、2003级学生是安排在大三全面授课。开课后学生的反响是这门课程开设得太晚了。于是,我们从新生入手,对2004、 2005级学生从大一就开设《职业生涯设计》课程,给予学生全面的、系统的、个性的职业发展教育与指导。
为了解和评估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本人于2005年2月在尚未开设《职业生涯设计》课程的大一年级学生中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使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 14条目; 中文健康问卷: 1 2条目; 中文版问题解决评价问卷(Chinese Problem Solving Inventory, CPSI):共35条目。参加调查的学生248人,其中男生79人,女生?6 9人。调查结果:(1)处于健康危险性压力状态 (H日S):53.6%(1 33/248),说明在248人中有1 33人是处于健康危险性压力状态;(2)存在心理障碍:23.8%(59/ 248),其中,高压力学生中存在心理障碍:32.33%(43/ 133);低压力学生中存在心理障碍:10.43%(?2/11 5)。说明在248人中有59人是存在心理障碍,其中处于健康危险性压力状态的133人中有43人存在心理障碍;低压力学生115人中存在心理障碍的有1 2人。更说明高压力容易导致心理障碍; (3)高压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评分:?09。13±1 3.66;低压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评分:98.54±1 5.03。说明学生高压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低压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2005年6月,我们再次对这248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 (1)处于健康危险性压力状态(HRS):47.99%(119/248);(2)存在心理障碍:20.56%(57/248),其中,高压力学生中存在心理障碍:30.25%(36门19);低压力学生中存在心理障碍:10.07% (13/129);(3)高压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评分:106.85±10.63;低压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评分:95.68±12.93。这些数字的变化让我们非常惊喜,尽管影响压力有诸多因素,但可以肯定的是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对学生在压力管理水平、抑郁状况、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也能从某种角度说明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显著。当然,还不仅仅表现在这些方面。由于学生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就能主动的、合理的制定大学期间的学习计划,规划好大学生活;在了解自己和环境的基础上,就能学会选择,在择业时就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就业机会就更多。
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开设《职业生涯设计》课程有其重要性,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一生的职业发展影响重大。但对该课程如何设置,课程体系如何构建,教学如何组织与实施、如何达到一个预期的目的,还需要一个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英)ShirleyJenner著,秦岩译.大学生求职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美)Elbert Hubbard著.陈书凯编译.你属于哪种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美)Elwood N.Chapman著.韩经纶.曾辉译.职业生涯发现方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4、杨廷忠,黄丽,吴贞一,中文健康问卷在中国大陆人群,UR障碍筛选的适宜用性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69-773-764.
5、杨廷忠,黄汉腾,社会转型中城市居民心理压力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60-764.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6、骆宏,马剑虹,大学生抑郁症状、问题解决能力与压力感知的关系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2(4):367—368.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