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教师职业知识的灵魂是教育理念
教师职业的知识结构具有双学科性。教师不仅要精通任教学科的知识即“教什么”的知识,而且要掌握“如何教”、“为什么这样教”的知识,这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知识。我们把前者称为学科知识,把后者称为教育知识。在这两种知识中,就能够突出教师职业的独特性而言,是教育知识;就重要性而言,当学科知识达到一定水平时,决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效果的主要是教育知识,这就是大学数学教授未必比小学数学教师更擅长小学数学教学的原因。并且,教师要用自己的教育知识对学科知识进行筛选、重组和变通,然后才能传授给学生。也就是说,把什么样的知识、以什么样的面貌呈现给学生,都是被教育知识过滤和染色了的。可见,教育知识统率着学科知识。 教育知识包括两种形态:教育科学与教师职业实践性知识。教育科学探讨的是如何形成人的知、情、意,其研究对象是人文事实而不是自然事实。这种人文事实是和人的精神世界紧密相联的,其中充满着人的自主性、主观性和自为性,这使得教育科学具有浓厚的人文性。因为具有人文性,所以更需要体验、理解而不是识记,对教育的理解在实践中与情感融通,最终升华为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比识记的教育学名词、概念更能够无缝隙地作用于教育实践。具有人文性的教育科学凝结在单个教师心中的表现形态就是对教育本真内涵的理解和体会,是理念形态,而不是操作技术的形态。
教师职业实践性知识是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是教育科学的现实形态;教育科学要以教师职业实践性知识为中介才能走向实践。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于各种理论知识、他人经验、自己的经验、具体教育过程等,教师需要不断地反思、体会、领悟,才能逐步建构起自己关于教育的体验、理解和理念。这是一种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扎根理论”(ground theory),是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实际使用的理论”。这种实践性知识常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心体验,难以用语言、符号、图表等表达和传递,表现为个人化的缄默知识(explicitknowledge);这种知识是不系统的、零散的、甚至是非逻辑的,未经过严格编码的知识。这种缄默知识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经由自主地反思、建构而形成。 教师职业实践性知识既包括教师长期积累的教育技巧,通过学习掌握的教育技术,也包括教师基于对教育本真内涵的深刻理解和体悟而形成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技能在实践中相融,就实际存在而言是难以分开的,但我们可以在逻辑上区分它们。教师的教育理念对于教育活动的意义比教师所拥有的教学技能、教育技术对于教育活动的意义更重要。进一步说,教育理念是教育知识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同样的教育设备、教育技术、教育策略,在不同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缺乏本真的教育理念支撑的学科知识、教学技能、教育技术难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原因之二是,对于生成性的教育情景而言,任何相对固定的技能技巧的作用都是有限的。原因之三是,技术理性侧重“生产效率”,而非“人际协商”;而教育活动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有灵性的学生,学生拥有什么样的内心世界比记住了多少知识点更应当成为教育的目的,这一目的的实现恰恰是要以主体间的交往、对话、协商为基础的。
当我们强调教育理念的时候,并不认为教育活动的开展不需要教育技术与技能。相反,本文认为,教育理念的落实总是离不开教育技能、技术。“然而,许多这类技能并不十分关键,这些技能加在一起的总和,也构成不了好的教学要素的总和。”维持和顺利开展任何性质与水平的教育活动所需要的条件而言,教育技术与技能是必需的;就教育(尤其是本真的教育)所需条件中哪一个更重要而言,教育技术与技能不如教育理念更根本。
总而言之,教师职业的学科知识以教育知识为统率,教育知识以教育理念为根本和灵魂。
三、教育理念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据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说,教育活动是一种人文性活动,教师职业是一种理念型职业。至此,我们可以根据各种职业的特点和不同要素在职业实践中的比重,对职业类型作出如下归纳:(宗教)神圣型职业,如祭司、牧师;(科学)技术型职业,如医生、工程师;(人文)理念型职业,如作家、艺术家、中小学教师。不同类型职业的专业标准、专业化机制和所需条件不同。
1.职业理念是衡量人文理念型专业的标准之一
现代性派生了技术型的专业观和专业化机制,促成了技术型职业的专业化。但适合技术型职业的未必适合于教师职业,这意味着,我们要想在现代社会进行教师专业化建设,就需要对现代性、现代性的专业观和技术型的专业化模式进行反思和改造。就专业观而言,专业的内涵除了知识和技术的维度外还应该增加理念的维度,即在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特定职业精神内涵的理解而形成的职业理念,应当成为衡量专业的标准之一。不经过特定的专业教育就难以在从业者的内心世界中建构起这种专业理念,这种专业理念不仅体现了该职业的灵魂,而且可以使职业实践活动的性质和效果获得升华,它是专业之所以“专”的根据之一。所以,这种基于专业知识的专业理念本身就是专业的标准之一,对于人文理念型职业而言甚至是最重要的标准。
2.教育理念是教师专业化的真谛和根据
宗教神圣型职业专业化的根据是特许进入、获得神圣力量的赋权、潜心钻研相关经典和参悟神圣力量的旨意。技术型职业专业化的根据是在高等教育中学习高深的科学理论和练习本职业的实践技术。人文理念型职业专业化的根据之一是职业理念,就教师职业而言是教育理念,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尤其如此。
教育理念的形成机制是:以任教学科和教育学科的理论学习为基础,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对人性、人生和教育内涵的理解中去,敏感地感受、领悟教育世界中的意义和感动,与学生的自我进行对话和共振,并结合自己的直接经验不断追问和解答“教育怎样建构人的意义世界、教育怎样才能引导人走向本真的生存”这样一些根本的教育问题,在上述积累中逐步建构起自己的教育理念。这样建构起来的教育理念,一方面是不易获得的,另一方面也具有相对于外行而言的独特神秘性、高深复杂性、实践有效性,所以可以作为教师专业化的根据。
相比之下,教育技术不能体现教育活动之实质和真谛,不足以支撑教师职业的独特神秘性,不能作为教师专业化之“专”的根基。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以丰富和更新学科知识为主要任务的学历达标和进修活动完成之后,其学科知识进一步提升的外在压力下降,专业发展的增量集中在教育知识方面。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心不在于教育技术,也不在于学科知识,而在于教育教学经验的丰富和深化、在于教育教学体悟与思考的学术化和理念化。
至此,我们可以说,教育理念是教育活动和教师职业知识的灵魂,应当成为衡量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指标。教育理念是教师专业化的真谛和根据,教师要靠人文素养和教育理念而不是靠教育技术实现专业化,理念型的教师专业化才是本真的教师专业化。应当用本真的教育理念武装教师职业。
3.教师职业要立足于本真的教育理念去实现专业化
教育理念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据之一,教师职业必须依靠本真的教育理念去实现专业化。可是,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才可以称得上是本真的教育理念呢?本文认为,本真的教育理念应当抓住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真谛,应当把教育的使命界定在使人性走向卓越和整全上,界定在丰富人的意义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上;应当把教育的方法落实在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往上,落实在用学生的直接经验去消化间接经验这个原则上,落实在对话、精神启迪和触动自我上;应当把评价教育效果的重心放在学生是否拥有一个自足的、高尚的内心世界上,以及理性精神和民主意识的养成上。
这里所说的教育理念不同于中国古代教育传统中以及体现社会主义教育性质的教师职业规范中一直十分重视的那种教育理念。忠于主流价值规范和伦理道德、爱孩子、热爱教育、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等是后者的主要内涵,而本文所说的教育理念主要是就教育活动要基于对人性与生命内涵的深刻理解,是就教育要关注主体性、意义世界的生成、师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等向度而言的。这种意义上的教育理念的内涵其实也不同于前现代社会神圣型专业观中的理念,那是对神圣、神秘力量的惧怕和崇拜,是对宗教的信奉;而这里所说的教育理念则是经过了民主和启蒙的冶炼,站在“主体问性”之上的教育理念。
四、结语
教师专业化以上述本真的教育理念为根据,在现代性中又会面临重重困境③。首先,在现代社会中,按照以知识换取权力的专业化机制,只有自然科学的知识、技术以及按照科学理性的原则建构起来的社会科学才被现代性认可为有效知识,才能获取立竿见影的实际效果,因而才能换取专业权力。严格的因果关系并不适用于解释教育现象,所以,包括实践性知识、教育学科等在内的教育知识并不是按照实证主义、科学理性建构起来的,并不符合现代性的科学知识型,不被科学知识型认可为有效知识。教育知识不仅在现代性的知识王国中难以获得合法性地位,而且难以获得立竿见影的功利性效果,失去了这两个筹码,就很难使顾客让渡权力给教师。其次,现代性崇尚的是工具理性,(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益和效率当先,理念型的教师职业更关注的是精神陶冶、人生境界的提升,这与工具理性甚嚣尘上的现代性相左,所以不能得到现代性的支持,也就难以实现专业化。
教师职业是人文性、理念型职业,这种职业的专业化在现代性中面临困境。这个结论启示我们:第一,人文性、理念型的教师职业性质及其专业化所需的条件与现代性的现状之间缺乏契合性。实现教师专业化,需要对现代性、现代性的(技术型)专业观进行改造,使专业的标准在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人文和理念的维度,建构起更具包容性、开放性的时代范式和专业观,为人文性、理念型职业的专业化提供适宜的土壤,这是教师专业化的外部条件。第二,教师专业化应当把人文理念型专业而不是技术型专业确立为方向,应当致力于挖掘教育的深刻内涵并以本真的教育理念为专业化的根据,应当深入研究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以及符合教师职业特征的专业化机制、条件和路径,形成比较完善、深刻的教师专业化理论。第三,在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基本达标之后,教师专业发展应当以养成本真的教育理念为重心。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