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要合理安排小组,明确各人职责;充分信任学生,给他们创造合作机会;创建交流平台,让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发挥评价作用,提高合作的效益。以次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关键词:实验教学探究合作评价
新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也要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呢?作为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实验教学,符合儿童喜欢自己动手摆弄、尝试的心理特点,符合儿童需要经过动作思维感知建立具体形象才能进行抽象思维的认识发展规律。对于激发儿童的科学兴趣,培养儿童的合作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合理安排小组,明确各人职责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兴趣爱好,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可以是临时组成的,由兴趣相同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如笔者在教《吸热和散热》一课时,发现学生有的对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感兴趣,有的对不同颜色的同一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感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我就放手让学生自由组合,参加到自己感兴趣的小组中进行学习研究。但科学课堂上的合作小组更多的是老师预先安排的,由相邻的几个同学组成,在这种情况下,笔者注意考虑到成员之间的搭配,每个小组的成员要按比例搭配好。明确共同任务和个人的责任。在布置了任务以后,学生明确任务,围绕任务,合理分工:组长、材料员、实验员、观察员、记录员等等。如笔者在教《摆的研究》一课时,要求学生小组合作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学生提出了三个猜想:可能与摆线长短有关,可能与摆锤重量有关,可能与摆角大小有关。我先让学生选择好想要研究的一个问题,接着让他们自由分工:实验员、计时员、计数员、记录员。然后再进行合作探究。
二、充分信任学生创造合作机会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状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创造性思维也容易被激活,创造精神也更能得到培养。这就是说必须营造一个宽松的实验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有不怕失败和出错的心理;有自由发挥、充分动手的实验机会;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要充分理解、信任学生,信任也是一种教育力量,它可以鼓励学生上进,甚至可以促进后进生或犯错误的学生的转变。笔者在教学中,一直信任、尊重学生,给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在教《摩擦力的秘密》一课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研究影响其大小的因素,学生分成小组自行解决问题,兴趣高涨,小组间展开激烈讨论:需要什么材料、怎样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好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操作、有的记录、有的观察……即使实验不成功,我也让他们自己解决,直到成功为止。在这样的合作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分工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认识到集体的力量之巨大。再如在组装电路时,当要求用两节电池、两个开关使两个电珠亮时,大多数的同学只装出串联的电路,但当有一两个同学把线路叠起来后安装时,有同学说不行。此时,我微笑说:“你试试吧!”并帮了他一下。那位同学在老师的鼓励下继续安装,尽管插头被弄坏了,但他不气馁,还在装。最后终于组装成了与他人不同的线路,不但自己尝到了试验成功后的喜悦,也激励了其他同学创造的积极性。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