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新课程视野下传统教育评价的问题与成因(1)

2017-10-09 04:43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新课程视野下传统教育评价的问题与成因(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有的学者认为教

【摘要】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有的学者认为教育评价问题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瓶颈”。传统的教育评价存在着评价功能甄别化、评价内容知识化、评价方法的数量化、评价主体单一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由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传统思想的制约、评价指标的异化、评价交流的缺失等原因造成的。分析教育评价的问题与成因,可为进一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育评价;问题与成因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评价改革的重要性被凸显出来。要搞好评价改革,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就是从理论和实践上澄清传统教育评价的主要问题与成因,从而促进评价改革的有效开展。

一、传统教育评价的问题

1.评价功能甄别化

评价功能甄别化是指教育评价的功能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而忽视评价的导向与激励功能。长期以来,教育评价的功能一直被认为是选拔性的、鉴定性的,其目的是用来筛选出适合接受高一级教育的儿童,问题在于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不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

由于传统教育评价的这种错误的导向作用,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曾有人说,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人都是失败者。初中阶段,学生经过中考的筛选,考得好的继续接受高一级学校的教育,而考得差的告别校园走入社会;高中阶段,学生经过高考的筛选,小部分学生进入理想的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大部分学生则以失败者的身份走入社会。传统的教育评价注重甄别、选拔而忽视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学生体验更多的是失败的经历i学校只关注升学有望的“尖子生”,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那么学习困难的学生则被看作是影Ⅱ向学校升学率的累赘。

新课改评价倡导的是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倡导的是既要发挥评价的甄别作用,更要发挥评价的教育、改进和激励作用。新课改倡导的是发展性评价,“它区别于选拔性评价和鉴定性评价,注重诊断、激励、发展。其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发展”。

2.评价内容知识化

评价内容知识化是指传统教育评价的内容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多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学生素质的高低,教师水平的高低,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主要是看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好差。传统教育评价通过考试,鉴定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进而用来评价学生的能力、素质和教师、学校的教学水平。这种评价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同时也忽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良好的学习态度及习惯的培养。以分数论成败,把学生禁锢在为分数而拼搏的狭小天地里,其个性、特长被抛到一边。学校重视传授应试的书本知识,学习形式多是讲授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同日寸,对学校教师的评价也比较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此学生也承受了本不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压力。教育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更在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注重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的内容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体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应当是多元的,不仅要关注学生获得的书本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体现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的不同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的教育最终是育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各种素质均衡发展的人。

3.评价方法数量化

评价方法数量化是指过于注重量化的评价,忽视质性的评价;过于注重相对评价,忽视绝对评价和个体差异评价。

在近些年的教育评价中,引进数理统计原理,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使得教育评价朝着精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但是随着评价的逐步开展和研究的深入,片面追求量化,过分迷信数字,实际是忽视了教育的复杂性,致使教育评价误入歧途。评价结果的数量化,虽然有助于鉴定、比较和选拔,但往往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的内容,其实同样的分值可能反映的是完全不同的教学活动(而且教学活动中有许多现象是无法用量化的方式来表示的)。这种量化的教育评价带来一系列的负作用和负面效应。学生活泼的个性变成抽象或量化的数字,学生的进步也简化为数字,教学的复杂性和学生品质状况也湮灭其中,这不仅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且可能扼杀学生的创造性,限制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同时也造成教育评价目标不明确,造成了评价结果与客观实际不一致的情况。

相对评价是反映某个学生在群体中的相对水平,它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但过分强调相对评价则会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对评价的焦虑和恐惧,不利于学生建立自信以充分了解自我、发展自我。绝对评价是表示学生在教育目标上所达到的程度,更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情况,能减轻心理上的压力,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个体内差异评价可以获得个体发展情况以及个人现状、过去、将来等各方面信息。

新课改重视采用多样性、开放性的评价方法,强调的是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相结合,同时注意个体内差异评价。从广泛的背景(学校、家庭、社区),从各种教学活动(音乐、美术、艺术、言语等)中搜集信息,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内在动力,使个体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功能,促进教师水平和教学活动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4.评价主体单一化

评价主体单一化是指在教育评价中,相对学校和教师来说只有学生是评价的对象,并且是被动地接受评价的对象。学校和教师在教育评价中是评价者,学生作为被评价者始终处于一种消极的被动地位。

这种评价主体单一化,使教育评价活动成为一种被动消极的活动,什么时候评,评什么,怎么评,往往都是由评价者来决定。学校评价教师,学校和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被排斥在评价主体之外,成为被评价对象,由于是被动地接受评价,学生没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有时也不得不接受与自己的认识差距很大的评价。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学校的教学活动得不到相应的信息反馈,教学评价成为片面性、独断性的甚至是武断的评价。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设计(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