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的国际比较及我国的改革方向(2)
2017-10-13 02:22
导读:(六)瑞典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的特点 1.在基础教育阶段设置职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根据个人的知识和能力选择职业。这种课程每校必备,不是职业指导专
(六)瑞典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的特点
1.在基础教育阶段设置职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根据个人的知识和能力选择职业。这种课程每校必备,不是职业指导专家进行的个别行为。该课程贯穿在全部学习中,教师的责任不仅教理论课,也教职业指导课。其中20%的职业指导课程在校外进行,由职业指导老师自己设置。
2.在校外努力增强家长和学生对职业与培训选择的全面了解。请家长到校听职业指导课,对家长进行职业、培训方面的宣传,使家长帮助学生确定职业和学习科目的选择;安排学生到父母工作的工厂参观,增强其对社会的了解;聘请职业指导专家帮助学生确定所选专业,帮助学生制订个人发展计划。让学生先试选职业培训课程,试读后再确定课程,做到职业培训与学校文化教育相结合,并将职业培训融会于3年学制之中。
三、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改革的方向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化和综合化
我国部分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大多数是党政干部,他们在从事学生工作的同时兼做学生就业指导,并没有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学校还需要在职业生涯规划人员的专业化方面下工夫。同时,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该走综合化发展道路,即必须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综合教育机制。第一,改变目前只在应届毕业生中进行就业指导的做法,应从学生进入大学后就开始分阶段、分重点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第二,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纳入必修课程体系;第三,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制度;第四,在对毕业生群体开展就业教育与指导的同时,注意个体教育与指导,体现职业规划指导的个性化设计要求;第五,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不断修正规划,体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动态特征。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度化和法治化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仍是由就业指导中心负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是针对毕业生的求职技巧进行一些培训,或者邀请一些成功校友作经验交流讲座。借鉴国外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我国学校职业指导必须实现制度化,最基本的形式应该有两种:一是开设专门的职业指导课程,由专职教师或职业指导专家担任教学工作,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职业知识,帮助学生探索自我,了解职业世界,合理地设计自己接受教育的计划和选定未来的职业。二是将职业指导渗透入各门专业课程教学之中,任课老师结合专业课程教学,传授具体的专门知识和技能,阐明这些知识与技能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应用中所应遵循的各种规则。
许多发达国家通过立法保障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如1994年,美国教育部和劳动部共同发起了一项全国范围的教育改革运动——“从学校到就业”,其目的是使所有的高中学生都能确定一条走向职业道路的计划,能顺利实现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近年来,澳大利亚也通过国家立法,制定了“职业发展纲要”(Career Development Guidelines),它是一份学校开展职业指导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对职业成熟程度、职业指导的内容、考试及评估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早期化和全程化
许多发达国家从中学甚至小学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中小学开展职业指导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形式多种多样,以积累和丰富学生的职业经验,而我国在这方面却显得落后。有调查显示,只有2.8%的学生表示对高考时填报的专业非常了解,只有12%的学生选择专业是出于对专业的兴趣,且该兴趣也只是受社会舆论和家庭经验的影响,而不是受学校个性化、专业化教育的影响,这使不少大学毕业生在择业和走向社会时一片茫然。因此,大学就业指导教育的时间前移非常必要,应从中小学起就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实现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在职业规划指导方面的衔接,要尝试实施全程职业指导,有计划、分重点地在学校的不同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四)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和社会化
高校就业指导机构除以讲座方式对全体学生进行职业辅导外,还应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和辅导。学生可预约与辅导教师面谈,或通过网络把自己的求职信、履历表等资料上传给辅导老师以获得具体细致的指导,以便实施就业规划,实现就业。同时,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以社会为导向,学生只有密切关注职业的发展变化,学会收集、分析社会需求信息,使自己的职业选择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并根据社会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才不至于被淘汰出局。
(五)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化和服务化
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化要求高校的职业规划指导与社会的就业和职业指导应相互渗透。借鉴国外职业指导理论,我国学校的职业指导途径可以采用网络化形式进行,即国家成立学校职业指导服务机构,学校设置专门课程,在教学中进行职业指导渗透,校内有专职教师咨询,校企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合作等。政府要加大对高校、社会职业指导机构的投入,构建完善的学生就业信息服务及援助体系,提供完善的服务。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也应为学生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就业指导部门既要举办全面的就业培训,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如举办公务员、秘书、文书、贸易实务、会计等方面的培训和各种职业资格讲座,并为学生提供各种社会学习项目,如在校期间的社会体验活动、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
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方面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果。2004年春季学期,清华大学开始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逐步开发出一套受到业内广泛认同的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其中包括针对全校本科生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基础”课和针对研究生开设的“职业素质拓展训练”课。全程化、专业性、实用性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建立起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掌握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参考文献:
[1]赵彦军。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EB/OL].http://www.job20.com/news/html/2007125/9435614996.shtml,2007-04-28.
[2]发达国家的职业生涯规划[EE/OL].http://blog.sina.com.cn/u/475dc47901000354,2007-04-28.
[3]汪瑞林。加拿大高校:就业指导以服务为核心[N].中国教育报,2004-10-20.
[4]丁杰。国际职业生涯教育的经验[N].中国教育报,2007-01-03.
[5]杨晨光,邹丽春。就业关注:职业规划让大学生了解自我与社会[N].中国教育报,2006-12-25.
[6]赵宗峰。借鉴国外经验 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J].北京教育 (高教版),2004(12).
[7]王苏来,胡力丰。国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N].潇湘晨报,2006-09-14.
[8]杨淑欣,鲍德媛。中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比较与借鉴[J].职业时空, 2005(10).
[9]殷革兰。国外职业指导理论的借鉴与运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0(31).
[10]丰捷。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清华大学实现和谐就业[N].光明日报, 2007—02—26.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