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影响我省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1)(2)

2017-10-15 01:45
导读:第二,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并举。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提高就业弹性,增加就业容量,缓解就业矛盾的长久动力和重要源泉。从云南省经济结构调整
  第二,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并举。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提高就业弹性,增加就业容量,缓解就业矛盾的长久动力和重要源泉。从云南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三次产业吸钠就业的情况看,第三产业仍将成为我省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领域。姜海林等:影响我省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根据发展规划,云南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培植和建设旅游业、烟草业(卷烟)、矿产业、生物产业和电力工业五大支柱产业。据“云南GDP增长与增加就业测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建议课题组”的研究资料显示,2001年五大产业按产值就业弹性高低排序,旅游业(0.82)排第一,之后分别是矿产业(0.41)、生物产业(0.19)、电力工业(0.09)和烟草业(0.05)。旅游产业产值就业弹性值最高,为0.82,即旅游收入增长1个百分点,旅游从业人口增长0.82个百分点。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就业量的增长。据课题组估计,一个旅游从业人员能拉动5个非旅游产业人员就业。随着我省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其在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发挥。矿产业和生物产业对就业增长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烟草业和电力产业的技术密集度较高,产值就业弹性较小,但其发展对云南财政和GDP增长的贡献意义重大。而且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需要的是高素质人才,随着云南省五大支柱产业的培植和建设,大学生的就业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第三,制定有效政策,鼓励自主创业。根据2005年4月中旬“云南省大学生就业形势与解决就业问题对策研究”课题组对云南省昆明市的在校本科应届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分析,在给定较好的创业政策和市场环境下,有82.63%的大学毕业生愿意走自己创业之路,17.37%的毕业生不愿意。调查显示,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主要因素是政策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从调查结果看,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其创业的最大障碍是缺乏资金。结合这一调查结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中,不可忽视对其创业问题的研究。首先,制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应成为政府就业政策的重要内容。 中国大学排名
  第四,以就业为导向,计划招生,体现计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有效运用计划手段,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进行合理预测,以此为基础,编制年度各高校和专业的招生计划。即尝试将市场需求与计划供应进行有机结合,将高校大学生培养与社会对大学生使用进行结合。
  第五,围绕促进就业,建立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体系。各高校应结合自己的实际,建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体系。可以考虑以职业指导课程体系为基础、以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为特色、以高水平的职业指导讲座为补充、以多样化的就业实践环节为辅助、以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使大学生职业指导体系在促进学生就业中发挥真正的作用。
  第六,引入经济手段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结构和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整。如前所述,大学生失业更多地是区域性和结构性失业,解决结构性失业,根本在于各高校转变办学思想,根据市场需要,在合理的人才预测规划下确定自己的办学规模和办学结构。对盲目扩大招生规模、追求高层次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率低的高校进行缩减招生规模、停止相关专业招生或经济处罚。促使各高校认真研究和重视学生就业与学校发展相关性问题。
  第七,选择试点,实行“4+1”的就业模式。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国内许多高职院校进行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讨。根据市场或企业的需求进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符合国家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基本思路。但对于普通本科院校,由于其培养目标与高职院校有层次上的差异,不是所有的高校都能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这些高校,可以考虑实行“4+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对毕业后不能马上就业的学生,由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向其提供1年到企业或政府机关去实习的机会或1次职业技能培训、职业鉴定机会。实习期间,用人单位酌情给大学生发放一定的报酬。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工作性质、待遇,认识自身的性格、兴趣与实习工作岗位的关系,促使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据国外高校的经验,经过实习的学生,一般97%能在毕业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找到工作。根据学生的就业倾向和职业特点,提供相应的职业培训或职业鉴定服务,将更好地促进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参考资料:
  [1]云南省大中专学生就业指导读本[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
  [2]谭崇台.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3]谭崇台.发展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4]郭飞.我国失业的五大特征及对策[J].经济学动态,2003,(05).
  [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课题组“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式和对称[J].经济学动态,2003,(11).
  [6]丁大建,高庆波.毕业了你将去哪里[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04).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姜海林 杨青
上一篇:师范院校书法教学策略浅谈(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