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莫陷入音乐教学的理解误区(1)

2017-10-15 01:40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莫陷入音乐教学的理解误区(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音乐课程标准》给音乐教学带来了一个质的飞跃,使音乐
 《音乐课程标准》给音乐教学带来了一个质的飞跃,使音乐课堂充满了激情与活力,师生真正体会到了音乐无穷的魅力。然而,当观看完一些热闹非凡的公开课后,我们不得不深思:这是在授课,还是在“表演”?这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新课程的轨道而陷入了音乐教学的误区?
  
  一、曲解“学科综合”,音乐课偏离音乐性
  
  以往的音乐课堂教学特别注重学科本位,突出专业性和技能性。而新课改提出要增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学科之间要加强整合,强调教学综合效益。于是就见到这样的一幕:这是一节小学六年级的音乐欣赏课,课题是《游击队之歌》。上课时,教师先检查了学生是否在课前收集了有关抗战时期的资料,然后师生一起介绍讨论抗战时期的故事。接着老师打开电脑观看抗战时期的课件,看完后学生讨论并进行演说,离下课还有8分钟才进入歌曲欣赏,教师简单介绍了词曲作者就下课了。这样的上课方法,是对音乐课学科综合的正解还是曲解?是不是为了体现音乐的综合性而把音乐本质给丢了呢?
  以往的音乐教育过分强调音乐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过分强调音乐技能的“专业性”。而新课标中“学科综合”的提出,既是音乐学习领域拓展的体现,也是学生个体和谐发展的需要。但是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多学科渗透的音乐课程必须实现以音乐为本的综合性,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经验、绚丽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在音乐课中加入其他学科的内容或用其他学科的内容来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体验,都应该把握一个适可而止的“度”。像前面提到的《游击队之歌》的执教老师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对音乐性的教学远远不够。最后,欣赏《游击队之歌》成了探索抗战历史的陪衬,音乐课成了历史课,这样的课堂教学不是对音乐学科综合的一种曲解吗?

中国大学排名


  
  二、“课堂民主”蜕变成课堂混乱
  
  《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改中,多数老师注重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但个别教师却又走入另一个误区:在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老师调动,气氛异常热烈,学生争着发言,几乎吵作一团。甚至有的教师认为课堂“越乱越好”,他们认为“这就是学生主体”,真的是这样吗?
  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怎样改革,课堂教学的一些要求和规则不能变。如果不能专心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发言、聚精会神参加讨论,那无论课堂多精彩,学生也不能很好地领会知识。该动则动、该静则静,这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原则。事实证明,如果没有有效的课堂秩序而过分民主,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真正的民主气氛是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方式和氛围,是以课堂秩序为基础的教学活动。教师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的潜能得到发挥,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活而不乱”的教学策略,处理好“宽与严”的关系,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自主学习。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陆路 宋俊宾 宫辉
上一篇:高职高专学校钢琴基础教学探讨(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