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必须要有反映教育特色的精品课程。本文分析了各类教育(技工教育、网络教育、高职教育、普通本科教育)精品课程的共性,从而提出建设特色高职教育精品课程,并提出相应的方法措施,为高职教育精品课程如将共性与特色完美融合,服务于学生和社会提供借鉴意义。其建设的内容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建设和机制建设等。本文从高职院精品课程的定位及如何进行课程建设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职教育 精品 课程 特色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建设在各校受到普遍的重视。无论是技工教育、网络教育、高职教育还是普通本科教育,都开始重视课程的改革建设。2003年教育部教育部发出《关于启动同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以来,各大高校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引领,在推进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已经得到高等教育界的公认。但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各类教育精品课程的共性普遍,缺乏特色的教育精品课程,因此本文试论建设特色高职教育精品课程,将各类教育精品课程的共性与特色完美融合,服务于学生和社会。
一、各类教育精品课程的共性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且受到普通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各类教育(技工教育、网络教育、高职教育、普通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培养过程和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共性所在,因此,目前我国各类教育精品课程具有一定的共性。
(1)教材版本多,质量良莠不齐。各类教育精品课程设置基本没有脱离传统的教育模式,教材版本泛滥,自编教材、讲义质量不高。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拿来主义、功利主义,很多精品课程在建设中没有把握住精品课程的内涵,缺乏精品课程的“以生为本”的教育精神,没有完全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
(3)现行教学方法缺少对教材的“活化”,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缺少启发探究。
(4)教师团队缺少实践知识和实践经验。目前各类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中,聘用了大批名师教授,但有些教师专职学术研究,只懂理论教学,缺少实践知识和实践经验,虽然有些是高级职称的教师和学科权威人士,但动手能力不强,这就影响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5)各类教育课程建设信息化水平低。目前很多院校精品课程不注重运用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和多媒体技术。大多数电子教案都是教材的翻版,很多电子课件都是电子教案的重复,且形式单调。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此外,不少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沿袭了传统本科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特点,授课方式以理论讲述为主,强调为学生构建理论体系,而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强调的过少,不能体现精品课程的特色;各类院校有些精品课往往只重设计,不重实施。
精品课程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必须要有反映教育特色的精品课程。将各类教育精品课程的共性与特色完美融合,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和社会。
二、高职教育精品课程的特色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围绕市场需求,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精品课程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抓好课程建设,对高职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高职教育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中,必须应有反映教育特色的精品课程,而高职教育精品课程具有以下的特色:
其次加强教学内容建设 ,突出特色。
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更强调职业性与实践性,因此在课程内容上应注重课程的实用性与实践性,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要坚持基本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精品课程建设的课程内容选择应该参照院校的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等来确定和组合课程知识,从而确定精品课程的基本内容。改革实验教学,加强工程实践性训练,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我们要避免发生两种情况,一种是忽视了基本理论,认为基本理论知识对实践人才智力开发没有什么作用,另一种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误认为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这两种现象都是错误的,我们一定要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这需要我们建立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环节。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已经慢慢运用到教学过程中,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也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如建设过程中,采用多种媒体教学方法等。完善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料的建设,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这些教学材料包括教师教案或习题,或者是参考文献目录、授课录像等。
建设高职精品课程特色建设也必须加强精品课程的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精品课程建设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选取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特色教材,高职教育应选取高质量且适合本校的特色教材,教材内容应符合教学内容和体系要求,我们应选取的教材不仅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反映课程的特色。还要便于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制定教材内容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实践中的典型案例,不断的修改更新。围绕课程目标,抓好主教材和实验、实训等教材的配套建设。
最后要建设加强学校的教育管理,进行统一规划,明确建设责任。课程的精品化对学校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学校课程建设的深入发展需要它,它是经过众多人的合作努力,日积月累不段得建立起来的。规范的教学管理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由于课程建设涉及到教学工作的每一环节和教学管理的诸多方面,通过规范课程建设档案,将促进教学工作的整体改进和提高,从而保证教学质量。高职院校要真正真正重视起来,不但要在课程的选择和评价方面建立有效保障机制外,还要加强政策导向、建设过程管理、和技术保证等方面加强保障。从而让精品课程建设在管理机制上没有任何的阻碍,加上技术上的保障,更容易实施运用。还要以确保课程建设的质量,体现出课程的特色。建立科研管理渠道和评价标准,这种渠道可以和教学互通联系,落实课程建设管理。我们可以给予资金投入上给予支持,更要鼓励人才引进、校内教师的使用。
四、共性与特色完美融合.
服务于学生和社会建设高职教育精品课程,应共性与特色完美融合,服务于学生和社会。高职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和“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各类教育部门应根据自己院校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本院校发展的精品课程。如参考制定适合本院校发展的课程建设目标,还有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的研究。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的研究包括很多方面,囊若教材的建设,还有课程实践环节与实验实习基地建设;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师资力量,注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与整合实践。
总之,精品课程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一个两个教师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不断追求的系统工程。精品课程拥有很多优质的教学资源,这个可以为共享提供很大的空间。但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推动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不是精品课程建设本身。因此我们需要加深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的理解领悟,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根据院校特点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实验实训设备建设,从而提高课程管理水平,达到共性与特色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贡福海,王莉.试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2]王海春.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3]刘国良,李新生.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西部科技,2004(10)
[4]罗君.创建精品课程,提高教学质量[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06)
[5]李立.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