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任务驱动”不是花瓶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模

2017-10-23 02:53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任务驱动”不是花瓶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模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任务驱动”不是花瓶 ——浅谈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不是花瓶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有效的任务设计  作者:林美珠
 【摘要】如何提高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学的有效性,是推进当前信息技术教学进入一个新台阶的重要课题。本文依托教学实践总结并论述了设计任务时的四个要点:任务要有情景,且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注重任务的现实性,强调信息技术的实用价值;任务要突出重点,目的明确;任务要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关键词】任务驱动 有效教学 任务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将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或若干个任务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任务展开活动,在强烈的问题动机下进行积极主动地学习,完成任务的同时实现新知的建构。
 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信息课堂中大放光彩。在这一股热浪中,也有一些课堂走入了误区,使“任务驱动”虚有其表。特别是在各种比赛中,教师过于追求表面的热闹与外在的表演,忽略了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学的有效性,笔者根据5年教学实践,认为应该从任务的设计为切入口,做到以下四点:
 一、凸显“任务驱动”中任务的特点。
 (一)任务是有情境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这里的“任务”不是指个单纯的知识点或操作说明,而是一个带有情境的较综合的任务,这个任务可以是一件事情、一件作品、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等。小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发展阶段,处于某种情景可以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在这种兴趣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逐渐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以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第6课《精彩照片剪辑》的任务设计为例。
 案例1:
 任务:处理照片。
 子任务一:利用裁剪工具裁剪照片。
 子任务二:调整照片的色彩和明暗度。
 子任务三:把作品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
 案例分析: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产生浓厚的兴趣。技能也只是运用一番应付,处于茫然的状态,不知道裁剪与调整色彩的目的是什么,怎么用才会更好。
 案例2:
 任务:网上书画展。将用数码相机拍下来的书画作品进行处理并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进行交流。
 准备工作:拍摄学生最得意的书画作品并分发到学生机。
 子任务一:将照片中与书画作品无关的内容裁剪掉,突出作品。
 子任务二:调整书画作品的色彩和明暗度,恢复原有风采。
 子任务三:上传书画作品,班内相互留言点评。
 案例分析:将自己的书画作品放到网上进行展览,这是一件充满个性的事情,学生的内心充满了自我展示的渴望与期待。他们积极地根据作品表达的需要去进行裁剪进行各种色彩的调整,他们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深刻体会到了所学技能的价值,日后生活实践中的迁移使用对他们来说并不难。
 (二)任务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任务与目标不可本末倒置。
 特别是在各种公开课与比赛课中,很多教师过于追求任务情境的热闹、精彩,舍弃了教学内容的完整与深刻,这直接导致教学目标落实不到位。
 例如在某次比赛中一位教师花了5分钟的时间请学生分角色扮演朗读她设计的故事对白。学生虽然表演得声情并茂赢来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但是一节只有35分钟的信息技术课这么上,不觉得太浪费吗?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再比如一次《虚拟旅游》这节课的公开课上,教师先用一段视频引出“虚拟旅游”这个任务,接下来设计了“大好河山游”、“卡通世界游”两个子任务,学生下载了各种各样的风景与卡通图片后在请每组代表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一节课下来学生忙得不亦乐乎,看起来也都很开心,各个兴致勃勃。但是一节课下来只学了保存图片的方法。如何更准确地搜索图片、如何浏览三维全景图,只字未提。这严重背离了教材,背离了编者意图,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影响了学生知识系统的完整性。
 任务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去设计最合适的任务,而不是让教学目标迁就教学任务。这是形式与本质的关系,形式可以多变,本质要不变。用最好的形式表现本质,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那么如何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兴趣情境又服务于教学目标的任务呢?我们应当树立学科本位意识,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技术背后的思想方法、价值性问题(即为什么要用它),确定详细精准的教学目标,用最适合的任务来体现三维教学目标,这直接影响任务是否有效。另外还要充分分析学生心理,关注学生生活环境。找到学生兴趣与学习、生活的契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