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一堂叫“真”的课
夏雪峰
信息技术教学源于生活并服务生活。当发现生活中的时事能成为教学素材时,当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能创设教学情境时,我们可否突破教材,上一堂“本真”的课呢?当“强化任务淡化计算机知识”成为信息教材的一大特点时,当通过实例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我们又能否再现实况,上一堂叫“真”的课呢?下面我以曾执教过的《规划城市建设》一课为例,从“任务设计”、“实现目标”、“过程修正”、“效果体现”等方面再叙教学(磨课)过程中的“真”。
镜头一:系真情 巧设教学任务
在确定上《规划城市建设》课后,我仔细分析了本课教材,发现这是一节在幻灯片中科学规划城市的操作课,是对幻灯片操作的补充与总结。由于当时正值四川5.12地震后灾区重建家园,我情不自禁地想:“可否在不改变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适当改变一下教学内容?把灾区重建放到课堂上来,也许学生会更想完成这新城规划”。
顺着这个思路,我即刻上网查找灾区重建的相关资料,不经意看到一则关于《映秀镇镇长透露该镇重建新址基本确定》( )的新闻,新闻报道映秀新城将选址重建,新址定在原址以西1公里处,与原来的镇子隔桥相望。这不就是我要找的任务场景吗?我当即利用真实地图和GOOGLE地图确认了新城所在区域,并把它描绘在幻灯片中,替代了教材中原来假设的规划任务。
[第一次磨课 笔者按] 由于在设计任务时,并没想改变本课 “学会图形层次的设置”和“学会动画的自动播放设置” 的教学目标,只是对任务情境作了更真实的模拟。当学生听到我介绍映秀镇地震后的情况时,当他们看到映秀镇地震后的图片时,他们的表情即刻显现出内心的沉痛。当我打开映秀镇镇长的规划后,并顺时发出“重建家园”(本课任务)的规划倡议书时,学生们都变得很积极,都非常愿意用自己的知识和双手规划出一个崭新的映秀镇,并把这种行动实施于整堂课中。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镜头二:循真况 暗渡教学目标
既然教学任务已经变成了对映秀新城的规划,那一切就应该从实际出发,我提出了遵循新城规划的几个要素:A、分区协调;B、生态美化;C、交通便捷;D、安全因素。可课堂上短短的40分钟,怎能既遵循现实生活的建设要素,又达到课堂教学的操作目标呢?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明修规划要素,暗渡操作目标。
在新课导入时,我特意出示一张带错误的映秀城市规划图,并问道:“这个规划好不好?为什么?”
A生:“不好,钢铁厂建在映秀宾馆上了,排出的废气影响了这里的人。”
师:“那应该怎么规划才能减少污染呢?”
A生:“把映秀钢铁厂搬到上面去。”
“对,最好把钢铁厂迁到郊区去,并在厂的周围种上些树木。” 我边说边移动鼠标操作起来,并讲解到:“点击右下角的绘图笔,选择一种颜色。”然后我把钢铁厂圈住,顺势做了一个箭头示意把厂迁到郊区。(完成了教材中露一手的教学目标。)
B生:“树种在了层顶上,超市建在中国银行的上面。”
师:“是的,他观察得很仔细。行道树种在了屋顶上,不过我们可以把树置于底层。”我边讲解边演示,很顺利的就渗透了“叠放次序”的操作目标。
C生“学校建得太远了,学生上学很不方便。医院也建得太远,人们看病也很不方便。”
D生:“烧汤河上只有一座桥,人们要去邮局必须要从北边的那座桥绕行。”
……
经过全班同学的甄别,这些错误的规划基本上都被挑了出来,这时我总结引导:“所以,在规划城市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注意:分区协调;生态美化;交通便捷;安全因素。” 同时,我把这些要素形成板书,以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清楚地知道该怎么做。因为有了明确的要求,于是整堂课下来,我基本上没有对学生特别强调应该要怎样操作,反而是提醒学生要注意规划的四大要素,进行科学规划。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