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反思当前信息技术情境教学的误区(一)

2017-10-25 02:54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反思当前信息技术情境教学的误区(一)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以学论教   求真求实——反思当前信息

以学论教   求真求实——反思当前信息技术情境教学的误区  作者:陈小艳
 【摘要】:情境创设已成为新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教学内容设计最重要的组成之一,以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使智力达到最佳激活状态,沟通生活实际与信息技术学习的联系,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高信息素养。但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出现许多貌合神离的“情境设计”。本文研究了情境创设中出现的各种误区,并展开深层次的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情境教学  误区  深层次反思  求真  求实
   
 
一、情境教学的提出背景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情境教学指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实际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情境,是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心理机能,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提高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课堂有着众多便利的多媒体设备,为创设场景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有利于情境教学的展开,也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从问题的实际出发,强调问题的解决”新理念的实施提供了主要阵地。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情境创设。一个好的“情境设计”,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或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这样的情境设计,我们都为之拍手叫好。然而,也有某些教师煞费苦心创设的情境,只不过为课堂教学披上了“华丽的外衣”,它忽视了情境创设的目的性、真实性、有效性。这些貌合神离的“情境设计”,实际上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有偏差的表现,我们应走出为情境而情境的误区,让情境真正服务于教学实际。
 
二、当前情境教学存在的误区
 (1)追求兴趣点,脱离了教学重点
 案例:“创建一个主题网站”课堂评比现场
 师:各位同学,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礼物,礼物已经放在大家的桌面文件夹里
 生:连忙打开桌面文件夹
 生:哇,这张图片漂亮!
 生:你看,这个动画蛮有意思的!
 师:面对课堂中兴趣高昂的学生,再说: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利用这些素材来构建一个漂亮的网站……
 生:忙于观看图片内容而少有注意力放在老师接下来的网站构建中
 反思:“创建一个主题网站”第一课的重点应该落在网站的策划与构思上,包括网站的主题确立、框架构建、页面布局、素材收集,最后才是页面的制作。制作前的“统筹规划”应是被突出的重点,而该老师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创设一个“人人想动手”的创作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素材内容上面,反而干扰了学生把握全局的能力,不利于网站制作后面内容的开展。
 (2)追求生活性,脱离了客观实际
 案例:2009年信息技术省优质课评比现场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师:打开电脑登QQ,QQ大家熟悉吧?
 生:熟悉!
 师:前几天,老师打开电脑登录QQ的时候,输入密码后,提示“密码错误”,再仔细一看,下面还有一行提示:密码为一位小于10的正整数!
 学生:窃窃私语……
 师:谁能帮我破解了这个QQ密码?
 生:我来!
 ……
 学生三下五除二破解了教师设置的这个QQ密码,全班鼓掌……
 反思:密码破解是学生向来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该名教师用生活中常见的“密码被盗”情境设计成功吸引了学生兴趣的同时,却忽略了客观实际:以高中生的生活阅历和思维能力,他们会认同“密码为一位小于10的正整数”的合理性吗?
 新课程模块化学习以来,《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模块的学习强调以理论联系实际,将枯燥的程序代码诉诸于具体问题的解决,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真正地实现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师创设的情境不能成为“美丽的谎言”,这种“虚假情境”其实是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相违背的,因此,我们设计的情境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3)追求课堂悬念,忽略了成功体验
 案例:《多媒体作品的合成》教学现场
 师:给大家猜个谜语……
 师:提示1——台湾
 师:提示2——红人
 师:提示3——春晚
 师:提示4——魔术师
 师:这个人是谁啊?
 生:刘谦!!
 师:刘谦因为魔术而神奇,大家记不记得他在春晚表演的第二个魔术是什么啊?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师:那老师临时充当一下,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看清楚了,我只表演一遍!
 生:全神贯注……
 师:大家想不想学?
 生:想!
 师:想学的话,同学们可以在键盘下找到两根橡皮筋
 师:好,看清楚了,老师开始了……
 师:好,接下来,老师给大家1分钟时间体验一下
 生:(就在对魔术的百思不得其解中消磨了1分钟)
 师:其实大家真的想学的话,老师这里有个非常好的多媒体作品可以帮助大家学习……
 反思:以“刘谦的魔术”热点问题进行的新课导入足足花了5分钟时间,目的是为了创设活动体验,生成教学资源,但因为表演完魔术后没有及时摆出多媒体作品教程,导致学生的活动体验漫无目的,课程节奏不紧凑,“像皮筋魔术”在完成它的课堂导入使命后,就静静地躺回到了键盘下面,后面的课堂再也未被提起。
 情境的创设不是目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通过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将学习内容与问题情境有机融合起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让学生收获成功体验。
 以上种种现象,问题绝不是出自偶然。从表面看,是教师挖掘教材深度不够,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实质上,我们看到许多课堂都有这样的倾向:先创设一个所谓“情境”,再钓鱼式地引出问题,然后就将“情境”抛在一边,直接去解决“问题”了。“情境”其表,“灌输”其里。
 如果情境创设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如果情境创设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如果情境创设不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促进学习迁移,甚至是伪造的情境,这样的情境要坚决摒弃。我们一个追求“求真”的教学情境,更呼唤“求简”、“求实” 的教学情境。

三、情境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上一篇: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课堂习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