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文化的主要参与者的网络道德素养
2017-11-01 05:07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浅谈网络文化的主要参与者的网络道德素养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浅谈网络文化的主要参与者的网络道德素养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
浅谈网络文化的主要参与者的网络道德素养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精彩的网络世界不可阻挡地走进人们的生活,上网已成为学生的一种潮流,学生已成为网络文化的主要参与者。但是,网络资源的庞杂、良莠不齐,很可能伴随着负面影响,再加上学生年龄和社会经验的限制,很难抵御网络不良资讯带来的侵扰。如何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探索加强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方法,就具有了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对于学生来说,网络世界就象一块神奇的天地, 非常有吸引力,因为这是一片没有国界、没有传统藩篱、没有师长管束、崇尚自我和可以标新立异的“飞地”。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使人人可以自由上网, 并在网上浏览信息、下载和利用网络资源,甚至在网上发表任何越轨的言论而很少受到惩罚。这种情况使网络世界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现实世界而成为“虚拟空间”。本人对学校四、五、六年级上网学生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约有86.6%的人上网玩游戏,5.3%的人上网聊天,4.3%的人上网关注影视偶像动态或其它娱乐,3.8%的人上网查找学习资料,其中有8.7%学生承认在上网时不自觉地浏览过不健康的内容。由于青少年身体和心理不成熟,意志力较差,对各类诱惑缺乏免疫力、生活阅历十分肤浅、缺乏美丑善恶的判断力等特征,因此,学生上网的时候,很容易沉溺于中不能自拔。为此不少学生家长成立了“反网联盟”和“抗网家委会”,一时间,网络成了部分家长眼中的洪水猛兽。的确,为了让孩子学习网络知识而对其上网采取不闻不问的放任态度无疑是饮鸩止渴,但因网络带来的一定的弊端而抵制网络或杜绝网络又是一种因噎废食的行为……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其实网络就像我们的纸墨一样,是一种中性的东西,没有善恶之分,其正邪取决于使用它传播信息的人。网络是一个战略高地,我们作为教育者没有抢先占领这个高地(或者说教育在网络的占有率很低),使相当一部分学生被一些不健康网站、网吧侵蚀或毒害。我们不仅不能放弃这个高地,而是攻占这个战略高地,兴其利,去其弊,使网络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强大的战略基地,让网络为素质教育服务。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作为教师特别是信息教育工作者在提高自身网络知识的同时也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时代,学会利用网络,因势利导,积极规范学生的上网活动。本人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正视网上信息泛滥和思想渗透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鉴赏事物、分析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思想尚未成熟,识别能力较差,容易受到误导,网上各种各样的言论有可能导致学生的思想观念混乱,道德水平下降。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
政治教育,应改革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方法,切实提高学生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自觉抵制不文明网络内容的侵害,自觉抵制外来文化的侵蚀。
二、教师要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小学生的表率。
“教育者应当受教育”,这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知识的学习问题;另一个是教师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问题。只有掌握了网络工具,教师才能与学生共用同一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学生上网的指导。自从去年以来,我校已对全部教师进行了数次网络知识的培训,在了解网络的同时,教师为人师表,也必须率先垂范,做好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模范。所谓“先莫先于修德”,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必须首先具备高尚的网络道德,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规范教师的上网行为,学校还制订了教师上网的若干规定。保证了教师对学生上网的正面导向作用。
三、加强对学生的社会化教育,提高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不仅为学生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也给学生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针对部分学生逃避现实的倾向,要
教育学生分清虚拟社会和真实社会的不同,向学生分析社会的复杂性和必定存在的某些不足,使学生勇敢地面对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地投入到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去。如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当前,由于
采取“减负”措施,学生课余时间相对增多,一些孩子的上网时间也大为增加。经常上网,对孩子扩大视野,增进知识,以及熟悉电脑和网络技术是十分有益的。但如果不加节制,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尤其是节日、假期长时间泡在网上,对孩子身心健康的负作用则是显而易见的。学校应正确理解“减负”的内涵,在课余时间应安排适量的作业和学习活动。同时,学校和家长应密切配合,做好学生课余时间特别是寒暑假及节日活动的引导和组织,如安排游山玩水,组织参观各类博物馆、艺术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文娱、体育比赛,参加少年宫组织的各类兴趣班,培养琴棋书画及对科技、体育的爱好等,拓宽孩子的兴趣范围,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使其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思想、观念和健康文化的濡染,减少和杜绝孩子沉湎网上带来的种种弊端。
四、在学生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
目前虽然网络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但网络方面也不是全无法规或规范。问题在于对网络的“虚拟身份”比较难于管理,也有不少人对网络上的法律规定或规范熟视无睹,甚至公然违背。鉴于网络世界的特点,我校专门成立了一支学生网络道德演讲团,通过他们向学生宣传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使学生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或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络人。本学期,我们还计划开展网上文明修身工程,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和水平。
大学排名
五、做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可上网的电脑,家庭电脑成了孩子上网的主渠道之一。因而,家长在加强孩子应用网络教育方面,承担着重要的、难以替代的责任和作用。为人父母者,首先应充分认识网络文化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巨大影响力,自觉配合学校搞好应用网络教育。家长平时在家中上网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坚决不做有违文明和道德规范的网上活动,这是对孩子最好的网络文明教育。其次,对孩子在家中的上网活动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因噎废食,禁止孩子上网,而应做好疏导工作。如提出完成课业、功课及格才能上网等要求,分析上网的利弊,限定孩子的上网时间,向孩子推荐健康、文明、有益有趣的网站,采用一些技术手段如设置密码使孩子只能上指定的网站等,同时,经常注意孩子上网的内容,对孩子参与的不健康、不文明网上活动及时指出其危害性,并坚决加以制止。
六、开辟青少年网站,占领网络阵地。
网站是网络传播信息、文化的重要工具。学生的上网活动主要是浏览感兴趣网站的内容,在某些网站聊天、游戏、进行网上冲浪和发电子邮件等。因此,建设一批健康、文明,尤其是对学生能起正确导向作用且富有吸引力的网站,是进行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在一些跟青少年教育有关的网站建设上,一定要针对青少年身心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如好奇心强、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浓、喜欢追求感官刺激、精力旺盛活泼好强等,突出新奇性、趣味性、
科幻性和竞争性,精心设计网页界面,力求生动、新颖、有趣,充满青春活力。网站内容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适合学生成长的科学、文明、健康的知识、信息和游戏等来充实网络,使学生愿看、爱上这些网站,并能从中获益。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七、 加强技术研究与管理,以技术控制有害信息的传播。
利用技术防范是防止部分学生被一些不健康网站毒害最有效的手段。如:“护花使者”、“网络过渡王”等,都是一些很好的过滤软件,能有效的阻挡住色情、犯罪、毒品、邪教、反政府等不良信息、还可以过滤网络游戏、聊天室等,还
校园一个洁净的网络空间。
主动占领网上阵地,变堵为导,利用网络开展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这是网络时代德育工作者面临的崭新课题。我衷心希望广大教师和德育工作者行动起来,学习网络,利用网络,变被动为主动,把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与现代网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寓教育于网络,通过网络来开展生动活泼,卓有成效地网络时代的学生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虚拟世界的道德》高丽华 《计算机世界》
2、《高校应为首善之区——访全国人大代表管华诗》孙军 《中国教育报》2002
3、《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2002 (5)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当重视网络文化建设》 朱燕 高宜
重庆市委党校《探索》2000 (2)
5、《网络教育》 嘉格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