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培养(2)

2017-11-04 03:35
导读:其次,理论时代化。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理论与思想教育学科的根本属性,因此,研究生的培养要能够体现对热点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如社会

  其次,理论时代化。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理论与思想教育学科的根本属性,因此,研究生的培养要能够体现对热点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如社会贫富差距、房价飞涨、食品安全、失地农民、保护等焦点问题,可以在“研讨课”或“案例分析”中专题讨论,不仅可以强化研究生的创新分析能力,还可以更加深对社会现状的认识,更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更有助于形成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最后,课程内容的国际化。课程内容是实现研究生创新培养的重要载体,应增加全球普适性学科内容,实现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另外,国外尽管不完全采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名称,但确有类似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际,并且积累了诸多先进的经验,对我国亦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因此,在课程内容上作相应安排以拓展研究生理论视野的同时,增强其中外比较研究意识,有利于对国际敏感问题的把握,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成果,培养创新型国际化人才。

  二、改革培养创新的机制

  1.创新日常培养机制
  快速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需要在整个研究生培养阶段不断调动其积极性,不断为其设定新的目标,不断对其进行考核鉴定。一般来说,有三个特殊时期需要特别。

  (1)入学启蒙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研究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的根本动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强化研究生的创新意识。特别是在研究生刚入学时导师就灌输创新意识,使学生确立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可采用座谈会等形式与初入学的研究生交流思想,也可让往届的研究生参与座谈,介绍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感受与经验教训,帮助新生厘清思路,设定规划,尽快投入到科研活动中去。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注重开题创新。开题是硕士研究生阶段一项很重要的活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开题创新必须洞悉学科前沿,论文选题应及早进行,而且,最好的选题是在不断地确定一否定一再确定的过程中逐渐完成的,对多个预选课题的验证过程有助于硕士研究生提高理论认知和分析能力,也最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
  (3)创新。一是研究内容的创新,即研究内容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或是对某一研究基础较为薄弱的问题从新的视角加以研究;二是研究方法的创新,即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新颖的,具有有效性与实用性的优势;三是研究结果的创新,即研究所得到的与前人不同但是经过验证的结果,或提出自己独特的理论构想与操作模式。其中,研究结果的创新更有理论或实践上的价值和意义。

  2.建立创新激励机制
  近年来,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读研目的只是为了获得文凭,提高工作起点或者暂时逃避就业压力,而不是为了追求学术进步,使得以“科研创新”为目标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大打折扣。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报考者多是因为相对好考,而不是有志于这项事业。学校要利用各种形式为研究生创设利于开展创新竞争的环境氛围,激励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3.构建培养创新资助保障机制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要根据学校和专业的实际,构建以研究生科研专项基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为主,特殊奖学金、各类助学金、特困补助和助学贷款为辅的奖助学金资助保障机制,从而为其科研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4.设立双导师与复合导师责任制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创新培养,导师的职责比以往更重,传统的“个人指导制”已不能充分满足需要。因此,应实施“双导师制”或“集体指导的复合导师责任制”。

  “双导师制”是指根据本学科特点,从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校等机构中聘请有学术成就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共同担任研究生导师。校内导师为学术导师,校外专家为职业导师,两位导师合作指导、互相配合,共同制订指导学生的培养方案,共同探讨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实施等,更有利于研究生拓展知识面,丰富社会实践经验,为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双导师制”可以实现高校与社会资源的整合共享,还能促使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得到,更有利于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来培养人才。

上一篇:浅谈马克思主义理论数育规律探析——以掌握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