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理论课 教学方式 考核方式
论文摘要:结合新课程方案的特点,指出今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改革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在有效利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的基础上,积极采取课堂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辅助方式,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的。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的意见》(中发(zooay6号文件)和2005年1月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中宣部、教育部相继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以及相关的《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文件),要求从2006级学生开始,我国高校全面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这是继1998年“两课”改革之后所进行的又一次重大调整,是结合新的发展形势、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为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
一、新课程方案的特点
新课程方案明确规定,把“98方案”的7门必修课调整为4门必修课,其中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合并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这一调整更加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有利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论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新课程方案进一步明确‘.两课”教学的根本目标和主要内容
“两课”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两课”教学改革要紧紧围绕这一根本目标深人进行,其主要内容是: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特别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科学体系,指导学生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去认识和分析现实问题;进行近现代教育,培养和弘扬自.尊、自信、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艰苦.奋斗精神;进行以人生观、价值观、观为核心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体现中华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意识;适时地和经常地进行形势政策教育。
(二)新课程方案的理论体系更具性和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主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核心、出发点和论。这三个组成部分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只有从整体上,从相互联系上,才能更深刻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果把它们孤立起来,就会使真理变成谬误。新方案出台以前,这三个部分一直是作为三门课程分别开设,彼此之间的天然联系被割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将这三个部分的理论有机联系到一起,从而影响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刻理解。新方案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合并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门课,合并之后则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更具逻辑性和科学性。
(三)新课程方案更加注重优化知识结构
新方案加强了各门课程之间以.及与中学相关课程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避免学科内容交叉重复。学科内容的重复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学部分:一是政治经济学部分的内容有重复;二是政治经济学与邓小平理论学科之间的内容重复。改革开放以来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教材版本非常多,大部分是由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两部分构成,其中,资本主义部分主要是《资本论》的缩写,与其他学科之间交叉较少;社会主义部分则问题较大,原因在于介绍社会主义经济时,既要运用一般原理,又要区别于资本主义、展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优越性,而实践中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还处在探索发展阶段,没有形成科学完善的理论体系。所以,教材中市场经济理论、生产理论、循环周转理论都存在内容重复现象。合并后的“原理”课一程中,政治经济学部分只介绍了一般经济原理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特征,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放到邓小平理论中讲解,既避免了重复,又突出了两门课在不同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体现了时代特色。
二、结合新方案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
“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面对的问题也很复杂,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改革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笔者根据新课程方案,结合以往教学实践,认为今后“原理”课程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改革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在有效利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的基础上,积极采取课堂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辅助方式,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的制度。
(一)课堂讲授法
从以往的教学实践看,课堂讲授法仍是“原理”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式。讲授法之所以是“原理”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式,是由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特点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要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较快较好地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精神实质,就必须通过教师的系统讲授来引导和帮助学生,使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做到: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向学生充分展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新发展、新成果,体现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让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不断认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同时还要把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共党史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让学生从各个方面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在教学内容上,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和“少而精”的原则着重讲.授各章重点、难点和精华部分。为了避免在教学中只讲空洞的理论观点,缺乏实践教育,教师应深人地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思想实际状况、普遍关注的理论和社会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把道理讲深、讲透,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认知转化为认同,从认同再升华为信仰。